作者:133*****822
2018-06-08·阅读时长6分钟
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曾焱。欢迎收听“杨绛与‘我们仨’的世间传奇”专栏。
5月25号是杨绛先生去世两周年的纪念。在2016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组封面报道,题目叫做:杨绛,《我们仨》的世间传奇。当时是我们有七个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从文本阅读,到人生经历,从各个方面来重述了杨绛先生的一生。原本是想要我来跟大家分享杨绛先生的几本书。但我今天并不想和大家来做文本阅读的分享,因为我觉得阅读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个性不同,他喜欢的作家必然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对同一个作家,那每个人所偏爱的这个作家的书也是大体上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聊一聊杨绛的写作背景、经历。
我们在做杨绛先生文章的时候,有机会就很幸运地采访到了一些跟这个杨绛先生书出版相关的人,比如说三联书店的前总编辑,《我们仨》的重要推手董秀玉先生。还有三联书店的一些老编辑,经常和杨绛先生打交道的,也包括杨绛先生生前曾经工作过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同事,我觉得从这些人手上就是和他们的交谈中得到的一些资料回忆,故事和书相关的一些东西,也许是分享出来,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去感受杨绛先生的写作,也感受他这个与众不同的这个百年人生。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的时候,她那个时候是105岁,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来算的话,她应该是106岁。她是生于1911年7月份,还差一点才到辛亥革命,所以她应该算是晚清末年宣统年间的人,也经历了本世纪的各种大事。比如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她晚年经常会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提起的事情。她会说起她八岁那年,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天,是和三姐一起出门的,然后回家的时候就正好碰上大学生在街上这个五四运动的大游行场面。所以她会说,在中国亲历了五四的,然后还活着的人可能也就只有我了。
如果我们从作家和写作的角度来说,杨绛先生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例子。不但是中国现代作家里面,就是包括国外的现代作家里面可能都是没有像杨绛先生这样的。她所有重要的作品,写成和发表的时候都是70岁以后了。
比如说她第一本书《干校六记》是1981年出版的,那时候她是70岁。当然在她年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写过东西,只不过那个时间非常短暂。她是在1938年跟钱锺书先生从英国留学回到上海,当时她的角色是一个大家庭的儿媳妇。钱锺书的父亲是钱基博先生,他是当地的名士,钱家也是书香门第的大家庭。杨绛先生作为儿媳妇,要操持整个大家族的家务,所以她只是抽空就写了两个剧本,但已经轰动了上海剧坛,一个是叫《称心如意》,一个叫《弄真成假》。据说《弄真成假》还是钱先生后来写《围城》的一个触发点。
《称心如意》剧本是常演不衰。一直到2014年,仍然有剧团在排演戏。杨绛先生自己其实在80年代早期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喜剧两种》。讲的就是她自己在四几年的时候,在上海写的两个喜剧的剧本。说起来其实这两个剧的诞生都跟一个人有关系,那就是杨绛的学长,也是当时40年代上海剧坛有名的剧作家李健吾。
1942年,有一次钱锺书,杨绛,李健吾,还有另外他们一个学长一块吃饭。席间聊了很多,大概也包括对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些看法。于是李健吾就跟杨绛说,你也来写一个剧本试试看,杨绛就答应了,说她愿意试试。1943年,也就是这个饭局的几个月之后,杨绛就拿出了《称心如意》的剧本,结果李健吾一见之下大为倾倒,然后他把剧本又推荐给了上海特别著名的戏剧导演黄佐临,黄佐临也十分的看重。这个剧首先是在一个学校的剧团上映,然后又搬到到了上海的大剧院,正式公开的排演。反响可以说是轰动。
其实杨绛先生那个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她后来写作的特点。观察入微,写作有女性的细腻,又带着点儿聪明人的小尖刻和小幽默,把事相百态写得非常的深刻。
整部剧是用一个女孩子的视角来串联的。
女主角叫李君玉,是一个孤女,在父母双亡以后到上海来投奔她的几个舅舅。本来应该是希望能够被收留,结果几个舅舅舅妈都是非常势利的那种有钱人家,谁也不想真心实意地收留她。她在几个家庭之间辗转看尽了世态炎凉,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如说银行家,富家子弟,穷学生,包括一些留洋归来的人士,各种人物轮流登场。像走马灯一样的展现在这个舞台上。
由于写到了人性,所以杨绛先生的这个剧本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后来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她的文字非常的直白,没有那种娇柔造作的舞台腔,大家在日常中是怎么说话的,她的剧本就是这么说话的。非常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喜剧。在当时的剧坛可谓是一股非常新鲜的文风。这样一个从未写过剧本的素人,写出来的东西是这样的高级,所以大家有点惊为天人。
但如果你了解杨绛先生求学的经历就会知道,这也不是什么突然的事情。因为她是研读外文的,在英国留学期间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其感兴趣。虽然她并没有像钱锺书先生一样有着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但在牛津陪读期间她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图书馆里读自己喜欢的戏剧。因为杨绛先生对这些很了解,所以才会小试身手就大获成功。几个月后,杨绛先生又拿出了第二个剧本,也就是《弄真成假》。这个剧公映以后,杨绛先生的名声就是非常大了。
在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80年代以后,大家总会说杨绛是钱锺书的夫人,但在40年代,只要是戏剧人士聚会的场合,如果钱锺书和杨绛一起出现,别人就会介绍说,这是杨绛的先生。
李健吾评价说,杨绛的这两部喜剧可以说得上是中国本土喜剧的第二个计程碑,而第一个计程碑是丁西林。丁西林也是一个留英回来的知识分子,他在伯明翰大学学的是物理学。但是他非常热爱文学。业余时间写了很多剧本,其中喜剧成就也非常高,他的有比较有名的剧本有《像一只马蜂》《等太太回来的日子》,都是当时口碑很好的剧。
《弄真成假》这个剧的内容就是讲的两个特别虚荣年轻人一心想要混入上流社会成为其中一份子的故事。
男主角周大璋是一个穷孩子,跟母亲寄居在亲戚的家里,但是他到处吹牛编造自己的身世,留学经历,博士等诸如此类的,然后去骗女孩子。他认识了一个叫张燕华的女孩,其实也是一个寄居在有钱叔父家里的孩子。但是周大璋误以为她是富家小姐,又通过这个张燕华认识了地产商家里的女儿,于是他就开始想要追求,想要一步登天。但是地产商看穿了周大璋的伪装,于是百般阻挠。无奈之下周大璋转而去追求他眼中的“富家小姐”张燕华。张燕华并不知道周大璋的真实的身份什么的,她还特别怕表妹抢走自己的如意郎君,所以她也非常的迎合,那么两个人之后就私奔了,私奔以后才彼此发现对方是个骗子,反正就最后是哭笑不得的一个结局,弄真成假,弄假成真。
这个剧其实放到现在这样的世态之下,这样追逐权力和金钱的这种环境里面,也仍然是不过时的。杨绛先生对人情世态的刻画非常的到位,所以这两个喜剧实际上就是奠定了杨绛作为剧作家的非常重要的作品。她后来又写过一个《游戏人间》的剧,但这个剧谈论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但是仅凭前两部剧就已经是非常让当时的人惊艳了。
那我们再来说说,杨绛这个笔名。实际上是她写第一个剧本《称心如意》的时候才有的。当时她把稿子拿过去以后,李健吾就说你取个名字吧。杨绛的本名叫杨季康,那么她就把季和康连读的时候就变成了绛,于是就写了一个杨绛,这样以后她就一直用这个名字来写作,大家所知道的也就是杨绛了。
杨绛先生如果在40年代继续写作的话,应该会成为一个很有名的作家。但是她本身就是一个淡泊名利又很随性的人。而且自从她遇到了钱锺书先生,她的生活重心就一直是钱先生。当钱先生需要的时候,杨绛就又重新回归家庭,辅助钱先生做学问,操持整个大家族的家务。等她再次拿起笔,以写作人的身份出现已经是一九五几年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她随钱锺书先生到了北京,先去清华当了老师,然后又和钱锺书先生一起进入中国科学院,任职于外国文学所。
那个时候杨绛先生开始了庞大的译著工程,翻译西班牙语的《堂吉诃德》,而且是从西班牙语直接翻译。这个著作她是译了差不多20年,中间断断续续因为有各种政治运动而被打断,一直到1978年才得以出版。这套书被认为是最好的《堂吉诃德》的译本。
80年代,杨绛先生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创作。就是之前说的七十岁以后。1981年,她写出了《干校六记》;1987年,写了《将饮茶》;然后是1988年的著名的小说《洗澡》;1999年她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2002年,她写了那本最广为人知的《我们仨》。在此之后杨绛先生又写了《洗澡之后》,那个时候她已经是一百多岁了。所以说从写作历史上的例子来说的话,杨绛先生真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没有谁像她这样都在七十岁以后才成为一个被大家所认知的著名的作家。
下一部分我想和大家聊聊《我们仨》背后的故事。
发表文章57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1720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