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周岩
2017-08-16·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93个字,产生51条评论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886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中国人的桃花源
58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晴明划线
07-07 12:44
文人园”的特征被白居易的诗非常好地描绘了出来:“……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
trudy划线
05-11 10:43
我认为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与世界的关系。在西方,人想要客观地认识世界,把世界作为一个外在对象去理解。而在中国,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人被邀请去融入于这个世界,成为它的一部分,与“道”合一。这两种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导致了园林上的差别。西式园林中人们总是处在景观之外的,与自然保持距离,中式园林中人则融入自然,成为整个景观的一部分。
微微呓语划线
02-14 13:41
但园林本身是对贵族身份的一种重申,是他们身份、声望和财富的徽章。无论中西,园林都同时存在着“出世”与“入世”这两种略显冲突的作用。
园林得以让人们保持与现实和政治的距离。
02-14 13:40
在两种文化中,园林都被认为是“出世”的地方,
西式园林的任务则是创造“奇观”,人们在园林中得以进入另外的时空进行游览。中式的山水布局与亭台楼阁即使在西式园林中被运用,也只是作为一种“他者景观”而存在,它们可能会与埃及金字塔和方尖碑、哥特式的教堂、土耳其帐篷和罗马神庙并置。此时,中式的“自然山水”成为园林中“人造景观”的一部分,不再是其本来的意义。
中式园林的形态是中国哲学的必然推演,道教与佛教传统使得人们追寻一个与现实社会保持距离的精神处所,园林便承担起这一职责,这也必然要求它要呈现出“自然”的面貌,而非规整的人工景象。
02-14 13:36
而是曲折的、自然的,通过与建筑、水系的配合,使园林中不同位置、角度观看到的画面呈现不同的舞台图景(Tableaux)。
的的划线
11-25 23:31
。
11-25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