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学术”成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6-29·阅读时长3分钟

34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8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小宝


去年中国内地名气界新收两位红人,年中是易中天,年末是于丹。两位国家的在编知识分子,读读抄抄说说写写,就年入7位数的人民币,一跃成为2007年各自户籍所在地税务部门重点监管对象,实在是一件让人高兴的好事。

平心而论,易中天、于丹比起余秋雨之类第一代电视教授要进步多多,起码没有那么多知识硬伤让人诟病。而且于丹对自己的定位想得特别明白,她在回答苗炜提问时说:“我只是本着我的心提供一个起点,《论语》也可以这样庸俗化地阅读。”这是实话。孔子如果在世,未必听得懂于老师“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之类琼瑶式的格言。她把自己的书定名为《于丹〈论语〉心得》——用低调的书名预防大学同事前来踢馆,心得人人能说,不干学术鸟事。

比较而言,易同志的宣传就不够周密。在好几家媒体上,他把自己的工作称为“学术和媒体的文化对接”,“媒体”没错,“对接”也没错,“文化”是顶空洞的帽子,谈不上对错,唯一的疑点就是“学术”。《品三国》能算学术书吗?如果说它是一本历史知识普及读物,我想不会有任何语病。但它不是一本学术读物,甚至不是一本学术普及读物。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王朔的思想武器

《时间简史》与众生平等

47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