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伍子胥

作者:朱伟

2018-06-29·阅读时长4分钟

4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9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司马迁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将伍子胥借吴兵灭楚报家仇,归结为“怨毒之于人甚矣哉!”他说,如果伍子胥当年跟他父亲一起被害,“何异蝼蚁”,但他“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这是一个为报仇雪恨隐忍而成就功名的故事,司马迁在叙述时,显然通过怨毒的发酵、膨胀,强调了某种对比及前后因果。

楚平王杀伍子胥的父亲太傅伍奢,起因是少傅费无忌诬告他与太子建有反骨。楚平王之所以听信费无忌的谗言,是因费无忌为获他淫心,帮他偷换了给太子建娶的秦女。楚平王宠爱上秦女,费无忌怕太子建将来即位,两者都必须剪除心腹之患,这是最早的因。《左传》中说,楚平王换秦女是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太子建与伍子胥逃亡是昭公二十年。

伍子胥逃亡吴国,《左传》中无故事,到《史记》中多了三段插曲。一是说伍子胥先碰到好友申包胥,伍子胥发誓“我必覆楚”,申包胥立誓“我必存之”。这为后来伍子胥带吴兵杀进楚国都城,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求秦哀公出兵,勺水不入站在秦廷七昼夜哭不绝声埋下伏笔。二是说太子建逃到郑国受厚待,因郑国兵弱,求助晋。晋倾公说,太子如能做内应,帮我灭掉郑国,我就帮你伐楚。太子建竟因此出卖郑国,事败被郑定公愤怒地杀掉。三是说伍子胥过昭关,后有追兵前有大江,一渔父在危急中载他过江。他摘下佩剑致谢,渔父说:“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徒百金剑邪!”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王朔的思想武器

《时间简史》与众生平等

47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