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黄祖平:中国奥运马术零突破的可能实现者

作者:葛维樱

2018-07-02·阅读时长6分钟

9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0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6年来黄祖平每天只睡4小时。2005年6月进入德国“马术皇帝”鲁德格尔的马场学习后,黄祖平的训练压力更大了。“鲁德格尔本人是4届奥运金牌得主,他的学生都是世界冠军,而我只有一个奥运梦。”从2002年起只身前往德国学习马术,黄祖平一直维持着严格的时间表:早上6点10分进马房,洗厩刷马,8点上马,中午吃几块面包,再上马,一直到夜里2点才休息。由于他的马感冒,下午只能骑一个半小时,才延长了采访时间。

“本来我没打算自己上的,”黄祖平语速极快,“但是对于奥运会,中国人时间不够了。”黄祖平并非富裕阶层,在北京的车是不到10万元的切诺基,也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1985年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德国留学两年后成为国家经委最年轻的副处长,37岁以前是一家商务部下属外贸公司的总经理。黄祖平的人生轨迹因为一次人马交流改变了方向。“1995年第一次陪客户骑马,在野外陷入了沥青坑,当时我爬出来了,马却越陷越深,它的眼神对我说:‘救我出去!’我历尽艰险才把它拉出来。然后就迷上了骑马。”在黄祖平的朋友们看来,“30多岁才在北京郊区摸着马的人,居然为骑马放弃了事业,还想参加奥运会,疯了”。但是黄祖平说,这是中国马术实现零突破的最好机会。

从1998年开始请专业骑手指导的黄祖平,从35岁才进入所谓的马术正规训练——每星期训练一次。由于长年做外贸生意,又会英语、德语,使黄祖平对于马术的钻研和思路迅速有了名气。他不仅翻译了德文和英文的马术教材,而且不断将最新的国际行业动态反馈给国内。“马术在国内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和欧洲差距太大了。我想起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除了经常为马协写调查报告,找中医和畜牧专家给自己讲课,马术训练也持续了2年。黄祖平达到的最好成绩是2000年代表北京队参加过亚运会的国内选拔,“能排到全国20来名吧。我的身体素质不错,也善于和马交流”。但是黄祖平觉得自己的马术水平离奥运还很遥远。2000年,中国申奥成功。面对2008年的障碍赛、盛装舞步、三日赛共6个奥运会马术项目名额,金牌体制下一直没有太大作为的中国马术界出现了紧张的气氛。

文章作者

葛维樱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子曰

从南怀瑾到于丹的通俗路径

4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