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18-07-02·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4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心脏有多重要?人类最早的死亡定义就是心跳停止。可在外科医生眼里,心脏就是一团肌肉而已,修补心脏从技术上来说就像缝合伤口一样容易,关键是手术的同时怎样维持血液的流动,这可就难了。难怪著名的德国外科医生T.H.比尔罗斯在1893年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所有想尝试心脏手术的医生都会遭到同行们的鄙视。这话的意思是:心脏手术等于杀人。
最早的心脏手术都是在不打开心脏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小修小补。1923年,美国波士顿的一名医生冒险把一把小刀插进病人的心脏,割开了被阻塞的冠状动脉瓣,竟然获得了成功。这绝对应当算是个意外,因为那个时候抗菌素还没有被发现,输血和麻醉技术也都没有过关!难怪他后来的几例类似手术均告失败,他的冒险生涯被即时终止了。
“二战”给了外科医生们一个试验的机会,因为很多士兵被子弹或者弹片击中心脏,必须想办法取出来。医生们只敢在心脏上开一个小口子,迅速取出异物,立即缝合伤口。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一些小手术,比如割开瓣膜,疏通血管之类,医生不需要看见病灶,只需要插进一根手指或者一把小刀,依靠经验摸黑完成任务,立即退出。可是,像法洛氏四联症(Fallot's Tetralogy)这样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复杂,需要缝合心室之间的缺损,看不见病灶就没法下针。一个顶尖的外科医生进行一次这样的手术最快也需15分钟,而大脑在缺氧5分钟后就会死亡,两者之间相差10分钟之久。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0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