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医保”不能承受之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02·阅读时长1分钟

298人看过

文 / 耿宝文

父亲曾经是水利战线上的一名土石方开挖工,供职的单位规模很大,大得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大得单位总部发展成了一座城市。父亲长年累月奋战在山高林密水流湍急的工地上,这期间,若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小灾,就在随工地流动的临时医疗室诊治;若是大病,就只有回到单位总部的医院。当然,作为一种对艰苦岗位的补偿,医疗费用个人只负担20%。

前年,父亲参与建设的第六座水电站竣工后,他退休了。叶落归根,父亲又回到了豫东平原上的家乡。这既是一种情感诉求,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劳苦了近40年的父亲,竟没有在那座城市为自己挣下一处哪怕简陋的不动产。

上了岁数,疾患难免,可父亲的单位还是沿袭旧有的“医保模式”,没有和社会医保体系接轨,要想享受80%的医疗费用报销,必须在单位的医院就诊。这可苦了父亲,诸多不便不说,还要忍受400公里的舟车劳顿。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患病的情况下,如何经受得了如此折腾?如果是急病,又该怎么办?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33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子曰

从南怀瑾到于丹的通俗路径

4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