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0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3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陈晓帆)
按照地产商冯仑的“资产决定阶层”理论,在郊区有一栋独立或联排的住宅,才算得上中产阶级,哪怕这栋房子很平庸。郊区梦,是一个舶来品,对它,给了中国人郊区生活启蒙的美国人,是又爱又恨。郊外社区充斥着集合式住宅,不管是高档公寓,还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联排式住宅,抑或现代风格的半独立房子,都得不到评论家的青睐。无数设计师设计了大量郊区住宅,获得好评的很少,更多被批评为主题陈旧,阻碍了社会进步,眼看着地球表面被千篇一律的郊外社区一寸寸封严了。
但综观世界,人们最需要的还是这类房子。比较务实的专业人士也逐渐认识到,不能把郊区生活看做仅流行一阵的风尚。既然我们需要,就应该创造出空间和光线都充分,兼顾私密性,同时方便进城的郊外社区。不过,郊区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性感,也没有什么艺术氛围。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地产商认识到这一问题,开始为郊区注入活力和创意,并做出了巨大努力。美国一家开发商请来著名设计师在纽约长岛的汉普顿开发高档郊区住宅,如果你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就可以考虑买一栋定制的宅子,作为度假的别业——它们起价70万美元。
这样的房子再好,也绝非大多数人所想。他们不过是想要一个舒适、美观、不会掏空钱包的家。那么谁是新的郊区主义者呢?特立独行的设计师视规则为粪土,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竭力摆脱条条框框的约束,2003年夏天他们在荷兰Leidsche Rijn市郊兴建了一个建筑展性质的村落项目“天堂清客”(Parasite Paradise)。村子里的20多座建筑均为流动住房,带实验性,有可伸缩的办公室,火箭里的酒吧,可搬迁的农场,用板条箱建造的剧院……参展的设计师、艺术家们希望能够制造出多功能、流动性强、可扩展、像一件首饰可以随意戴上又摘下的郊区住宅。展览的参观者众多,人人都被震动。展览结束后,其中一些建筑被投入到实用中。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33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