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7-0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9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 伟)
李贺死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年仅27岁。李商隐为他写的小传中,记录他姐姐讲述他死前,有红衣人驾赤龙,宣他去玉帝新建的白玉楼事后,有精彩议论:“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渺,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也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中,当时人忌,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说李贺只活了24岁,是李贺姐姐的说法。之前杜牧写序,用沈亚之说,已经确定为27岁。李贺的一生,从21岁起,只当了三年管祭祀的九品奉常小官。
我以为评李贺诗较有味道的是明人王思任。他说李贺是孤愤不遇,所以呕心之语,日益高渺;哀激之思,必作涩晦之调。喜用“鬼”、“泣”、“死”、“血”字,“时而花肉媚眉,时而冰车铁马,时而宝鼎云,时而碧磷划电,阿闪片刻,不容方物”。“花肉媚眉”是“艳若桃李”,“冰车铁马”是“冷若秋霜”;“”是熊熊燃烧,被燃烧耀亮的云与碧绿光划破的电,闪现出一个空旷无物的世界。对李贺诗注疏值得阅读的,我以为是明人曾益所作解释。比如他解诗集中第一首《李凭箜篌引》,说前三句“丝出吴,桐出蜀,言器精;高秋音亮,言时良;空山响应,‘颓不流’,行云遏也。江娥素女,善音者,而啼而愁”,都为了铺垫“李凭中国弹箜篌”。然后写箜篌之声如玉碎而清,如凤鸣而和,足以石破天惊。“老鱼跳波瘦蛟舞”比喻指法之妙,“吴质不眠”是指知音者心醉,最后结句是:“零露夜滴,凉月微茫,时何闲暇?”
历来对李贺诗的菲薄,第一说他只会组织“花草”,辛文房写《唐才子传》,对他的高评也无非说他“组织花草”“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钱钟书先生《谈艺录》则借宋人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的评介,说他“只知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第二说他刻意为诗,也就是“刻削峭拔”的境界。《谈艺录》的观点是“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造“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欣赏他的色调,又挑剔他的修辞,甚至断论:“长吉铺陈追琢,景象虽幽,怀抱不深;纷华散藻,易供扯。”“蹊径之偏者必狭,斯所以为奇才,亦所以非大才欤。”“扯”就是撕裂开来剥取。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54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