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3 哥特建筑 | 哥特教堂来了,“法兰西的骄傲”!

作者:刘丹

2018-07-26·阅读时长5分钟

7227人看过

013 哥特建筑 | 哥特教堂来了,“法兰西的骄傲”!

6.74MB
00:0009:48

#温馨提示#

1、通过微信订阅本专栏的用户,建议下载新版中读App收听刘丹老师的讲课,App上可以控制音频进度,支持专栏多音频播放、音频离线下载、连续播放等功能。为大家带来更好的收听体验。



上一讲我们讲到,教堂成为了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

经过长时间的社会萧条,中世纪晚期,经济终于渐渐地在一些商贸集散地率先繁荣起来。聚集在这些地方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城市。这些城市有相当的自治权力,有时甚至联合国王和教皇,来反对领主的盘剥。自主权的增加也带来了市民意识的觉醒。市民们爱城市,一腔热情地去建设它。其中,做得最努力、最忘我的就是教堂建设。“农民一车车拉来采石场采下的石头,商人和工匠丢下工作到城门迎接,然后拉到大教堂工地。”


中世纪末期,高大的主教堂控制着城市

这个时候,基督教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热忱地信仰着上帝。教皇和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力和巨额的金钱,还不时得到国王、贵族和普通信徒的大量捐赠。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建筑工艺也逐渐复苏了,工匠们不但摸索出了一些一度失传了的古罗马人盖房子的工艺,还大力发展创新,建筑工艺的生命力又焕发起来。怀着献身上帝的热忱,掌握了最新的工艺技术,有大量的资金保证,天时、地利、人和,高耸华丽的教堂在城市中诞生了。越盖越高,越盖越奢华,离上帝也越来越近。


教堂如同老母鸡,看护着脚下的小鸡

中世纪的文化被称为“哥特式”的,这个词有野蛮的意思,因为中世纪曾经被认为是野蛮的。但后来只把“哥特式”指代中世纪晚期、城市重新兴起之后的文化,而这时期以后建造的教堂也被唤作“哥特式教堂”了。


法国夏特尔主教堂(Chartres Cathedral)鸟瞰,十字形屋顶十分突出。夏特尔 主教堂(公元 1194-1260 年)是早期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最早出现在法国巴黎附近。苏杰长老(Abbot Suger)在巴黎近郊主持修建了圣德尼教堂(St. Denis, 1132~1144年),揭开了哥特式教堂的新篇章。这位长老有句名言:“凝视物质的美丽能导致对神的理解。”他在圣德尼教堂大门的青铜镀金门扉上刻了一句铭文:“阴暗的心灵通过物质接近真理,而且在看见光亮时,阴暗的心灵就从过去的沉沦中复活。”苏杰长老是知名的神学家,又是国王的顾问、高级行政官员,他的思想是有普遍意义的。当时的人不再像中世纪早期那样执迷于生命的灰暗面、原罪、罪恶和死亡,他们认为异教徒被镇压了,十字军东征胜利了,上帝的世界充满了美和平安,一般人可以欢欣享受了。怀抱基督的仁慈的圣母在圣坛上取代了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自然景物大量出现在诗歌坛、大门、顶盖和集会堂中,到处可见蔓藤、树叶、动物和花鸟。


夏特尔主教堂正面。教堂的尖塔,最高处有 107 米

这时的教会早已抛开了禁欲主义,除了西斯廷教派和本笃会的教堂还比较朴素外,教区主教堂日趋华丽,甚至是豪华无度的。教士们辩解说:富丽堂皇的教堂内部正是上帝居所的景象,是天堂;灿烂的光线照进大厅,如同神启进入信徒的心灵。

圣德尼教堂的堂皇气派引起了参加落成典礼的国王和各区主教的啧啧赞叹,结果在随后的25年里,每位参加落成仪式的主教都在自己的辖区里盖了一座高耸参天的哥特式大教堂。圣德尼教堂培养出来的工匠们背起工具箱走南闯北,哥特式建筑风格从法国流传到全欧洲,北到挪威,南到西班牙,12~13世纪达到最高峰。


夏特尔主教堂大门——圣入口,三个尖券形的大门,中间的大一些,两边的小一些。墙很厚,故而门洞很深,周边做线脚,一层层的由外向内地凹进去。

那些早期朝圣路上的修道院、罗曼式的教堂,粗糙、沉重、阴暗,在教堂正门的大浮雕上,人们肃穆站在耶稣的周围,等待最后的审判。而哥特式教堂则是明亮、轻快、宽敞的,入口是怀抱幼小耶稣基督的慈祥的圣母,信徒们经过圣母而进入天堂。


法国韩斯主教堂(Reims Cathedral,公元 1211-1290 年),有两个平顶,塔高 101 米


哥特教堂的典型形象



法国亚眠主教堂(Amiens Cathedral)平面图

首先,教堂的平面是拉丁十字的。这个我们已经在上一讲介绍了。拉丁十字, “十”字有两画,一横一竖,横短竖长。这个十字形象和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形象一致,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十”字的长边是教堂的主厅,长方形,中部屋顶高,两边屋顶低。高屋顶的部分叫“中舱”,矮屋顶的部分叫“舷舱”,内部是贯通的,只是用柱子分隔着。“十”字的短边又叫“袖厅”,因为短,很像衣服的袖子,也是中间高,两边低,分成“中舱”和“舷舱”。


哥特教堂的圣入口,每一层尖券的线脚都充满了雕刻,有圣像,也有故事,密密麻麻的天使在尖券顶上飞翔

“十字”长边,也就是主厅的尽端,设圣坛。圣坛中央有祭台,祭台背后沿半圆形放射状地排列着几个小礼拜堂,里面通常供奉着圣物,例如耶稣的头发,受难时钉在脚上的铁钉,或是流下来的血,有时候也包括其他与圣徒们有关的东西。信徒们通常在主厅中舱里做弥撒,如果是人数不多的宗教仪式如婚礼、葬礼等,或是本教堂的修士们自己做礼拜,也常常在“袖厅”举行。


亚眠主教堂“袖厅”

典型哥特教堂的主厅是东西方向的,大门朝西,为的是信徒们礼拜的时候面向东方,那里是耶稣基督圣墓所在。成了习惯以后,极少数不能朝向西方的教堂,也把正面叫做西面。

教堂开三个尖券形的门,中间的大一些,两边的小一些。墙很厚,故而门洞很深,周边做线脚,一层层的由外向内地凹进去,每一层线脚都充满了雕刻,有圣像,也有故事,密密麻麻的天使在尖券顶上飞翔。中央大门上方是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大圆窗,由窗心开始,一层层地向外翻卷着花瓣,被象形地称作“玫瑰花窗”。玫瑰窗的上面,有塔,一般是一左一右两个钟塔。塔很高,韩斯主教堂的塔在失去了尖顶之后高101米,夏特尔的南塔连尖顶高107米,巴黎圣母院的塔没有尖顶,比较矮,有66米。


教堂的窗户,在室内盛开成了彩色缤纷的玫瑰

除了主塔,在教堂周身的许多位置,都有小型的尖顶,活泼地跳动在天际线上。这些密集向上的尖塔、飞扶壁、细高的尖矢花窗、墙身上的壁柱和线脚,群起簇拥和呼应着作为主体的钟塔,带动着教堂蓄势升腾。而钟塔就像垂直于大地的主轴,高耸着,“沟通天上和人间。”


法国亚眠主教堂中舱内景

哥特主教堂的规模一般都很大,中舱里列立着巨大的柱子,浓密的群柱如卷须般向上盘旋直至星形锯齿状的柱头,柱头再向四面八方冲射出肋架券,升入拱顶之中。歌德和雨果都把哥特教堂内部这种向上的动势比作树木的生长;“它们腾空而起,像一株崇高壮观、浓荫广覆的上帝之树,千枝纷呈,万梢涌现,树叶多如海中的沙砾。”在广茂的枝干之间,摇曳闪耀着鲜红、莹绿的亮光,恍如置身尘世里的天堂。


夏特尔主教堂中舱内景

一切都指向上帝:向上涌动的群柱和肋架券,引领着人们仰望天堂的圣父,奔腾而前的列柱,导引着信徒走向前方圣坛上的耶稣。这就是哥特教堂,“法兰西的骄傲”!

——————————————————————————————————

主要参考文献: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刘丹,《世界建筑艺术之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图片说明:

本讲座内插图除特殊说明外,均取自刘丹,《世界建筑艺术之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文章作者

刘丹

发表文章76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72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刘丹·世界建筑艺术之旅

和历史、文化、哲思一路同行

232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