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江涛
2018-09-26·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25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贾赖赖
一度,我以为路过的杏花村就是汾阳城。那个诗人食指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建起大量仿古建筑,酒旗招展。不久,车在一块宽敞的空地停下来了,汾阳到了。县城的汽车站停车场仿佛一块荒凉的野地。绕出巷子,灰扑扑的大街上,停着许多揽客的出租车。
再次出发,我们的目的地是几公里外的贾家庄。三四年前,贾樟柯开始觉得疲倦,想慢下来,每年将近一半时间便住在贾家庄。在那里,他开了一家名叫“山河故人”的菜馆,进行中的投资计划还包括种子影院和贾樟柯艺术中心。在50多公里外的平遥,由他发起的平遥国际电影展,正忙着筹备第二届的开幕仪式。
此刻的贾家庄仿佛汾阳城的异度空间,笔直宽阔的公路,大气的雕塑,还有隐匿村里的四星级酒店。司机告诉我,贾家庄在过去农业学大寨时期即是全国典型。
33岁的原文倩,曾在《山河故人》中饰演年轻时候的矿工韩三明。有些谢顶的他,和韩三明来自同一个乡,都是地道的汾阳人,此时帮助贾樟柯打理饭店及在家乡的一些事务。“当时要找一个像三明年轻时候的人,就找到我了。其实我们不太像,我比他白。”
与原文倩一样,一些汾阳家乡的人因为贾樟柯的电影,人生轨迹自此发生改变。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这里始终是贾樟柯的故乡,也是他电影创作的灵感源泉。让原文倩有些感动的是,在节目《朗读者》上,贾导对大家说,他始终是辘轳把街的贾赖赖。
辘轳把街是汾阳市内的一条老街区,贾樟柯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2006年,贾樟柯带着《三峡好人》的一长串成绩单回到故乡。法国导演戴米安·欧诺拍摄的纪录片《小贾回家》中,贾樟柯和老同学安群雁一起坐在老宅的大门口,像当年那样,他们还哼唱了几句少年时喜欢的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主题曲:“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伴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
安群雁和贾樟柯是从小的邻居和同学,一起在看小说、练书法、练武术、看录像的童年生活中长大。“那会儿没有什么娱乐。小学四五年级,我们就看些《新儿女英雄传》《林海雪原》《岳飞传》这样的小说。”
贾樟柯的父亲当过中学语文老师,年轻时写过诗,家中也有不少藏书。这对贾樟柯产生了影响。安群雁回忆,那会儿贾樟柯周末还常去县文化馆的借阅室看书,在上世纪80年代的汾阳街头,还有小人书摊,看一本小人书只需要花一两分钱。也许正因如此,贾樟柯读书时,偏科厉害,语文成绩突出,数学则一塌糊涂。
汾阳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对于这点,当地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从汾阳王郭子仪,讲到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孙子庆城王和永和王在这里修建的两座王府,再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为汾州府治所。另一方面,地处联结晋南和陕西的交通要道,汾阳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早。光绪十五年(1889),基督教即已传入汾阳,随后创建的基督教堂、医院、学校,至今仍有留存。其中,基督教公理会与美国卡尔顿大学在1915年创立的教会学校——铭义中学,正是贾樟柯与安群雁的母校汾阳中学的前身。
安群雁回忆,即使在80年代初,汾阳仍有不少大的企业,此外,书画、音乐、文工团、晋剧团等艺术团体应有尽有,在整个吕梁地区首屈一指。然而,如同许多西北内陆的小县城,这里依然充满匮乏,以及对一切现代气息的渴望。
1981年的一个周六,贾樟柯、安群雁、郝鸿建三个初二的同学,骑了一个半小时,到17公里外的孝义看火车,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一趟运煤车。他们还特意看了孝义城里的红绿灯,“当时汾阳连红绿灯都没有,只有孝义火车站门口有一个红绿灯”。1999年,贾樟柯在拍摄他的第二部长片《站台》时,把看火车的一幕搬进了电影。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