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生命的道德与法制

作者:袁越

2018-10-11·阅读时长3分钟

120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96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俩在癌症的免疫疗法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

顾名思义,癌症的免疫疗法就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癌细胞。艾利森教授是这一疗法的首创者,而本庶佑教授则与中国患者的关系更大,因为他首先发现的PD-1蛋白已经被开发成了两种新的抗癌药物,这就是不久前刚刚被批准进入中国的欧狄沃(Opdivo,简称O药)和可瑞达(Keytruda,简称K药)。这两种药本质上都是PD-1抑制剂,能够抑制PD-1蛋白的活性。

这里所说的PD-1全称叫作“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是全世界发现的第一个和“细胞程序性死亡”(以下简称PCD)有关的蛋白质。科学家起名字讲究准确,但有时难免不够通俗。我们可以把PCD简单地理解成“细胞管理”,我们的身体正是通过这套机制把不健康的、多余的和有危险的细胞清理出去。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对于单个细胞来说,它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下去,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是写在每一个细胞的基因组里的,否则生命是不可能延续到今天的。但是,当多细胞生命被进化出来之后,单个细胞的求生欲望就必须得到控制,这就是PCD的意义所在。

PCD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大众视野的,它被细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细胞主动自杀,科学术语称之为“细胞凋亡”(Apoptosis);另一类就是免疫系统的被动清理,PD-1就是后者需要用到的蛋白质之一。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360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改变世界的人

2018诺贝尔奖

809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