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不可言说的存在:培根画作真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10-11·阅读时长8分钟

295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23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教皇英诺森十世》(根据维拉斯凯斯的作品),1953年,布面油画,153厘米×118厘米,美国艾奥瓦州德梅因艺术中心


文/龚之允

2018年8月27日,泰特现代美术馆刚刚结束了“真实的人类:培根、弗洛伊德和人体绘画百年”特展。这次展览再一次把“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思潮展现给观众,其中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三件重要作品,是近30年来在英国首次展出。

培根的人体绘画反映了“二战”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其狂野的笔触直击人内心的恐惧与挣扎。这位被载入世界艺术史的大师,是英国殿堂级的明星画家。1962年,泰特美术馆就为他举办了个展。他曾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唯一一位能够拥有与美国艺术家一样影响力的欧洲画家,他的绘画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先声。1992年,泰特美术馆正在准备为他举办回顾展的时候,即将83岁的培根却因为肺炎、哮喘和心脏病并发症辞世了。培根作品的鉴定和管理机构是其生前指定的“弗朗西斯·培根遗产”,由他的好友组成委员会。自培根去世后,他生前的意大利好友克里斯提阿诺·拉瓦力诺(Cristiano Ravarino)就声称培根曾送给他几百幅彩色素描,但培根的遗产委员会一再拒绝承认这批绘画的真实性。因此从1992年至今,拉瓦力诺一直在世界各地展览这批绘画(曾经还在中国展览),希望引发观众们的讨论。面对诸多艺术史家的质疑,拉瓦力诺也毫不示弱,通过建立“培根收藏”网站、视频录制,还有其他支持他的专家,一再向遗产委员会发起挑战。比如2012年,他就曾在英国考陶德艺术研究院公开展出画作,为这批藏品的真实性公开辩论。

可以说,这场争论持续了26年,至今仍然没有尘埃落定。英国的相关鉴定机构也联合高校单位一起研究培根画作的真伪,他们的报告较为详实可靠,但却无法对拉瓦力诺的藏品给予某种判断。仿佛拉瓦力诺手中的画作就如同培根的生平一般,神秘而不可言说。


培根:《十字架受难三形象》,1944年,布面油画,英国泰特美术馆


培根留存画作

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诺桑比亚大学和泰特美术馆的联合研究报告,培根生前共绘制了约580幅画作,并且至少有120幅被割坏的画布。培根专注于肖像绘画的创作,并且讲究创作的即兴效果。他在创作前会参照大量的照片信息,然后经过思考,根据自己感性的肢体与精神来决定构图和笔触。

比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英诺森十世》就参照了文艺复兴大师维拉斯凯斯(Diego Velázquez)的同名作品。在培根的版本中,他比维拉斯凯斯更深一步地挖掘出了英诺森十世的凶悍之处,并且把这一具体的人格提炼了出来,模糊了肖像画的具象功能。培根的《英诺森十世》不再指向具体的某一被描绘个体,他的笔触极具攻击性,把矛头对准了人类对存在而产生的恐惧。幻灭的肖像解构了原来的那幅肖像画——教宗希望通过写实的肖像画使自己的权威得以留存千古,让他的功业永垂不朽,培根却把永恒的个体意志转化成了一种泯灭的实在。

培根在电视采访中,曾专门就这幅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强调,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维拉斯凯斯这幅传世作品的真迹。他所根据的图像是照片和版画,这样他可以解除原作的“气韵”。而且他也不打画稿,会直接创作。因此艺术史家认为培根是一位从来不画素描的艺术家。不过1998年,泰特美术馆购得了40幅画稿,这些画稿显然不是培根所认同的“创作”。对于培根来说,即便他生前画过草稿,那些并不能算“作品”,更不应该公之于众。

然而拉瓦力诺却说,培根送给他接近600件彩色素描,并且都有他的签名。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拉瓦力诺说法的真实性:既然培根不愿把画稿公之于众,那么他怎么又会在上面签名呢?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33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改变世界的人

2018诺贝尔奖

809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