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无处安放的桌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10-11·阅读时长8分钟

10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246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Kimu Design柒木设计屏风


文/达达

餐桌“集体出逃”

从年初开始,一场名为“回到餐桌”(Back to the Table)的美食运动又开始了,美国的家居杂志编辑们似乎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家庭餐桌即将回归”,他们邀来明星、名厨,或是著名的主妇,营造出一个“令人怀念”的餐桌时代,试图把中产阶级从饭馆拉回家庭晚餐,以及把大批窝在沙发上吃着外卖看手机的年轻人拉回餐桌。

这个“回归”并不只对应着“消失”,也包括一定程度的“弃用”。《赫芬顿邮报》(Huffpost)的一篇评论将餐桌的弃用归咎于开放式厨房。“20世纪以前,很多家庭有仆人,封闭式厨房是属于他们的单独空间,而家庭成员则只需待在餐厅里等着被服务。”家居博主帕姆·库伯(Pam Kueber)解释道,“那种家庭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了,当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职业女性开始接管做饭这件事,它变成了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家庭成员之间在做饭这件事上频繁互动,催生了开放性厨房的流行设计。”

设计师没想到的是,开放性厨房的中岛台成了最活跃的“第二客厅”,派对客人可以在这里围观做饭,家人在这吃饭。它不仅仅是烹饪的地方,同时也是社交的地方。除了感恩节这种重要节日,餐桌不再是吃饭的首选空间。连带“受害者”是沙发,因为女主人再也没办法把客人从中岛台“赶”到客厅去了。从2014年开始,宜家《家居指南》为消费者构筑的家不再具体到房间,除了浴室和厨房以外,目录上出现的是空间的用途:睡眠、休闲、用餐,而不是将某个区域局限于一种功能,它被解读为流动的家庭空间,家居功能的迭代。


Bleu Nature TAWA边桌



Bulthaup 厨房设计系列


被弃用的不只是餐桌,任何大量占用空间的家具都面临着被强制性缩小的命运。年轻人不仅追求家居功能的迭代,他们的活动空间简直能用“点对点”来形容。只要给他们一个沙发,一个边桌,就能满足休闲、工作、吃饭的所有场景切换。从2015年开始,美国、加拿大的部分万豪酒店(Marriott)推出“无桌客房”新举措,入住后会发现,房间里没有传统“标配”的写字桌和椅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圆桌,在桌上放个茶杯、水果之类的还行,但想以正常坐姿工作就难了,因为它和沙发的高度并不匹配。很多商务人士开始质疑,这种“办公不友好”的新举措是图什么。酒店的解释是——适应千禧一代的需求。年轻人更喜欢可以休闲玩乐的房间,而且,他们的工作全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不需要写字台。就算一定要用电脑,很多人也会选择坐在床上把电脑放腿上。


Daisy Collection 钻石形祖母绿色餐具柜


移除办公桌只是一部分,很多酒店客房也不再有传统的笨重家具和浪费的壁橱空间,而将更注重科技感,比如提供额外的插座、为多功能设备提供更多插孔。除了万豪,智选假日酒店和威斯汀酒店也在推行“少桌房间”,用移动边桌等取代传统的桌椅,来配合年轻一代的休闲和工作方式。

生活方式的变化,总能在家居的细节中表现出来。每年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Maison & Objet)像时装周那样定期在春、秋两季引入新品,7号馆“灵感空间”的年度主题便是时下潮流的“反光镜”。每届主题都是潮流预测公司NellyRodi花费一年时间,从市场趋势中提炼而成的。比如说,去年的“舒适范儿”:动荡的基调蔓延,人们纷纷寻求内心的安定和身体的舒适。美国“国家园艺调查”的数据显示,2016年有600万人开始养植物,其中就有500万人年龄在18到34岁,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生活和租房住的年轻人来说,被自己养的植物包围能够提供一种家的情感牵绊。就这样,“灵感空间”里充斥着大量的柔软材质,设计师们为了制造幸福感,透过泡泡、气球、鸟巢、云朵,甚至是豆荚跟果壳的造型,将想象力注入到窝在家中的宅模式。

年初,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的主题更是应景地定为“个人展示间”。不难理解,互联网的社区平台让年轻一代消费者都成为趋势的推手,他们在家里上网、浏览,以各种方式直播、宣传自己的生活,并乐于对各自体验的任何产品进行展示和点评。从桌上的餐盘到地毯和灯饰,很多设计都出现了人脸、人形或者面具的装饰元素,像是在影射脸书、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实时更新的自拍照。毫无疑问,新世代居住正在“有悖常规”地陈列起高级家电,置物架、玻璃隔板以及层架都变得花哨起来,而传统的柜子、巨大的沙发,和我们曾看起来最常用的大餐桌都被藏匿起来了。

曾经在以餐桌为家庭神坛的时代,它的标准高度是0.75米,长3.6米。然而,近些年来桌子的高度在潜移默化地变低,桌面也同时变小,餐桌正在随着它的尺寸变成咖啡桌、矮餐桌或是茶几、单人餐桌。对于独立居住、空间有限的公寓来说,一张功能强大的边桌就能承担起餐桌的功用。如今它们相继在家居展览上“集体出逃”,就不足为怪了。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33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改变世界的人

2018诺贝尔奖

809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