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张娜:旧的、环保的也是时髦的

作者:杨聃

2018-12-27·阅读时长9分钟

441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53个字,产生1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独立品牌设计师张娜(刘峰 摄)


“存储”旧衣,“提取”再造衣

听闻设计师张娜的“再造衣银行”是将旧衣改造的地方,本以为它多少会沾染一些古着店的特质,比如陈设色调暗、一进门就能闻到旧物的“气息”,然而,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地处弄堂深处的“再造衣银行”更像一个精品买手店,陈列在门口的那件女士风衣裙颇具概念性,由5种以上风格并不调和的布料拼接而成,旁边两只小兔子玩偶“藏”于管道后,探出头来。

一层的Showroom(展厅)只有周二到周五对外开放。房间以白为主色调,一块巨大的牛仔拼布从房梁处“泻”下,落到地板之后又延出好几米,充当了壁纸和地毯,上面无数块深蓝浅蓝的牛仔方格布都是从旧衣服上剪下来的。“我发现在大家丢弃的衣服里,牛仔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张娜对比两件牛仔拼布夹克补充道,“因为没有旧衣服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即便款式一样,每件仍是独一无二的。”在张娜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你的旧衣服变成了我手中的布,再变成她身上的新衣”,不同时空的人产生了连接。“当然,这些衣服我们在做之前会经历严格的消毒。”她无奈地说,“刚开始那两年,我每天都在跟别人解释衣服干不干净的问题。”

女人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面对一柜子的衣服还是觉得没有衣服可穿。潮流更迭的速度也让人应接不暇,上一秒被抢购一空的爆款,下一秒就无人问津了。2010年,张娜看着衣橱里一堆基本上不会穿的衣服,萌生出改造旧衣做实验的想法。她还跟朋友放出话去,用故事来换设计——如果旧衣承载了很多记忆和情感,她就免费帮他们升级改造旧衣。她希望经过改造的旧衣既能满足人们追求时尚和情感的需求,又能循环利用。“每个抱着衣服来的人,都不只为了衣服而来,有人想纪念,有人想忘却,老去的衣服上面,每一件都像裹着回忆的浆一样。”最先响应的那些人中就有张娜的妈妈。


张娜的独立品牌FAKE NATOO和“再造衣银行”一年出两季新品(刘峰 摄)


年轻时的张妈妈热衷打扮,想尽办法去买时尚杂志,照着杂志上面的款式找裁缝定做。在一张老照片上,张妈妈烫了个爆炸头,夹着根烟,造型像个“坏女人”,其实她平时都不抽烟。小时候看到这张照片张娜觉得父母疯了吧,这是在干什么,长大了想来那是改革开放以后被压抑的青春的释放。上世纪80年代因出口转内销,张妈妈买了许多衣服,其中一件亚麻条纹针织衫,穿了30年还完好无损。因为年纪大了,张妈妈想穿宽松一点,张娜就用很少几刀帮她做成了开襟毛衫。“当年一个还挺时髦的女性,现在60多岁了,她不再那么热衷旅行、打扮,而是喜欢养养狗、买买菜。可是这样的一件衣服贯穿了她人生30年,这里边有她非常多的故事,也有我的成长。”

祥子在加拿大生活过,那里社区的二手商店把居民捐赠给公益机构的旧衣服、厨房用具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弱势群体。回国后,他也在北京五道营胡同开了家公益性质的二手店。张娜偶然逛到了祥子的店,聊得不错就留下了名片。后来祥子看到杂志上对张娜的报道,便主动联系,带张娜到他收集旧物的皮村看了看。皮村在北京东五环和六环之间,靠近机场。张娜第一次去时的印象是低矮的平房和飞扬的尘土。这里聚居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为了帮助他们,北京工友之家开设了同心互惠社区,让下岗女工将回收的旧衣进行拆分处理。

文章作者

杨聃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47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年度生活方式

2018年:消费人格

1136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