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1-23·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37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马乂
摄影/贾睿
一旦圣诞集市开张,圣诞就不远了。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圣诞集市是在卢瓦尔河谷地区的布鲁瓦(Blois),那天才12月15日。圣路易斯大教堂前,道路正在施工,这并不妨碍小小的圣诞集市在寒冬里开张。就在3天前,法德边境的城市斯特拉斯堡的圣诞集市上发生了一起恶性枪击案,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布鲁瓦圣诞集市入口处若干个荷枪实弹的特警,无声地提醒人们这一悲剧。
不过,一跨入集市,完全是另一个场域。旋转木马亮着霓虹灯,转着圈,孩子们裹得严严实实开始了玩耍。照例也有圣诞集市常有的牡蛎和白葡萄酒,讲究地与碎冰为伍,以一种以毒攻毒的气势霸占着集市的黄金入口处。但位置再好也白搭。寒夜,露天集市上,最讨人喜欢的两样食物,也是温暖度过圣诞集市时光的绝妙配方:热红酒与烤栗子。
人们围着竖立的橡皮酒桶,手里都捧着一杯热红酒,几乎是烫手的,也是甜入心扉的。我听到隔壁桌在聊一个关于密特朗的八卦。众人皆知,法国已故前总统密特朗,除了妻子,同时还有第二个家庭。尽管这早就是一个小范围内公开的秘密,媒体却一直等到1994年,才由《巴黎竞报》独家刊登了一张他与“私生女”的照片,他们的关系才全面公开了。几乎每年,密特朗都会跑去埃及过圣诞,陪伴者多半是情人与他们的女儿。1995年,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他们在埃及度过一家三口最后一点时光。几天后的1996年1月8日,密特朗就去世了。法国人因此常说,他什么都没说,可一切尽在这些圣诞中了。毕竟,就像过春节,圣诞节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圣诞前
小时候过年,年前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和小朋友充满(火药味)地互相问候:你新衣服买了吗?那些早早买好大年初一新衣裳的小朋友,通常都是首先发问者。我当时就有一位特别爱提问的邻居玩伴,她问完后,一见我迟疑不答,会先假装遗憾地“呀”一声,然后立刻换上发自内心的兴高采烈的表情,说:“走,我们去看看我的新衣裳。”此时此刻,我明明怀揣一个刚刚跟妈妈确认过的消息,说周末就去,还是会忍不住地沮丧、忐忑,心下嘀咕,我妈到时该不会忘了吧?会不会找不出时间?
圣诞前,法国人互相之间常用的问候语是,礼物准备好了吗?只不过,这种问候多半类似于互相打听“稿子是否写完”的心态:我还没买呢,最好你也没买,来,咱们一起焦虑。
因此有一种专属圣诞期间的恶趣味电视节目。在平安夜当天,摄像机找准一个商场门口守株待兔,随机采访那些最后一天还在往商场冲的“loser”,并代表全国人民进行灵魂拷问:为什么拖到最后一天?为什么?面色愁苦的妈妈,一口气能说上十条理由:一直没有时间,总觉得还有时间,没想到还是没找出时间……
一到过年,银行的新钞票就供不应求。它们会从银行转移到家长手里,一走亲戚,它们就转移到了别人家的孩子手里,然后,再转移到这位孩子的家长手里。家长说,我先帮你存到银行。我小时候也常常是这样的孩子,总是眼睁睁地目睹“资产转移”的一整套流程。
一到圣诞,法国人的智商就供不应求。孩子虽然还小,但已经不止一次质疑过圣诞老人的真相,虽然还是会往床头挂圣诞袜,然而已经换上另一副“试试看”的狐疑心情了。那么考验家长智商的部分一共包括三点:首先,要成功地从娃嘴里套话,想要的礼物是什么;其次,要把买好的礼物妥当地藏起来,万一你生的孩子兼有“地鼠特质”,把礼物翻出来,那将非常尴尬;其三,这也是感慨一句“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的好时机,小朋友也是有自己的社交圈的,“圣诞老人是假的”这个消息会在一夜之间传遍整个班。
不论怎样,过完童年那段被成年人欺骗的岁月就好多了。该大大方方索要礼物了。成年人也松了一口气,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至于压岁钱,那个世纪谣言“我先帮你存到银行”不知何时可以实现“世纪兑换”,到时银行里的备用金够用吗?
我的朋友索菲亚几年前跟法国人结婚后,每年圣诞就跟着老公去他父母家,从巴黎到布列塔尼,回乡探亲似的左手一包礼物,右手一包礼物,“每年都从中国早早准备好礼物,几年下来,可选择项越来越少,即将弹尽粮绝”;我的朋友小天跟男朋友以及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在巴黎过圣诞,小两口早早地互换了礼物,朋友们一来,4个人的圣诞派对就得增加互赠礼物环节,小天于是也成了最后一天采购军团里的一员;我的今年刚退休且膝下无儿的朋友艾米尔,就洒脱多了,既不“迁徙”,也不大动干戈,她总是跟她的男朋友和另一个朋友的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一顿就散了。
我们过年的底色是“吃”,法国人过圣诞的底色是“吃吃吃”。众所周知,圣诞采购三大件:鹅肝、牡蛎和火鸡。不过老实讲,圣诞大餐中,主菜不像美国那样非火鸡莫属。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本土主菜,家庭和地区传统是什么,多半就是什么。偶尔搞点创新还会深受好评,但是鹅肝和牡蛎就像过年时候的饺子——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啊。
位于巴黎12区的阿里格集市(Marché d’Aligre)是这个街区不折不扣的灵魂,附近居民的食物采购多半发生在这里,当然也是许多人采购圣诞食材的绝佳选择。露天摊位上,柿子和橙子几乎是同一种暖色,与对面红彤彤的西红柿斜斜相望。我在这里买了几颗“datte”,一种腌制枣,甜得发腻,几乎只有圣诞才会被人想起,因为它是圣诞餐桌上那盘“十三甜”的其中一分子,用以象征耶稣与十二门徒。还有切开的南瓜,整齐堆成小山的胡萝卜——真正贵的在室内,各种奶酪,生熟鹅肝,以及倒挂着的、毛羽俱全的火鸡。
集市不如往年热闹。今年连续几个周末都被“黄马甲”运动裹挟,整个法国过了一个挺“革命”的圣诞。政治人物自去关心权力的游戏,小百姓们则苦叹:咱们采购怎么办?最激烈的时候,巴黎若干条街的商店都闭门谢客,那些漂亮的橱窗,也怀璧其罪,不得不用木板条封上,圣诞前夕的香榭丽舍大街还从未这么丑过。
人们工作一周,就等着周六这天大采购呢,这下可好,新闻都劝你“最好别出门”。“黄马甲”成了“民生事件”。事实是,鹅肝是国民刚需,法国80%以上的鹅肝消费都发生在圣诞期间。所以对“黄马甲”持反对意见者有理有据:别的不说,圣诞期间销量没上来,这一年就算完了。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4733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