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答疑 | 3个月了,你找到喜欢的古典音乐了吗?

作者:段召旭

2019-04-02·阅读时长7分钟

7324人看过
《古典音乐说明书》已经上线三个月,感谢听众朋友们三个月的聆听与陪伴。在本节加餐内容中,段召旭老师将选取一些用户在节目收听中提出的音乐方面的问题,为大家进行解答。

答疑 | 3个月了,你找到喜欢的古典音乐了吗?

10.6MB
00:0011:31

《古典音乐说明书》上线已经三个月了,差不多也是一个季度。在这段时间非常感谢大家聆听我的节目,我也特别高兴每次能够在这儿和大家面对面分享我对古典音乐的一些感受,我喜欢的一些作品,我对一些作曲家的个人看法,非常开心有这样的平台跟大家进行交流。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也收到了一些用户提出的一些音乐方面的问题,在这儿我就给大家做一些简短的解答,挑选了几个问题。特别感谢一位听众朋友叫陆桑,他给我写了两封非常长的听后感,这两封听后感我看了非常感动,他听得非常用心,也非常细致,提出的问题很多,也都很引人深思。比如他好奇的一个问题是:“一个演奏家成了‘家’之后,就没有老师指导了,那么他们在学习新作品的时候,是怎么诠释作品的?”

▲听众朋友陆桑的来信

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非常好,因为记得曾经有一位钢琴家说过,一个钢琴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让他的学生尽早地脱离老师,意思就是让学生尽早地形成自己的个性,不再需要老师来指点。所以这就说明了演奏家在形成自己的个性之后,迟早有一天是要脱离老师的,不再有人指导了,他不可能一生都是被老师来影响。

作为一个演奏家如何来诠释一个作品?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的诠释角度?我之前说过,对于我们欣赏音乐的人来说,不需要具备阅历知识,但是作为一个专业音乐工作者,如果你已经是演奏家了的,这些知识都是必须要具备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作品的诠释,对于作品的理解,首先还是要基于对音乐本体的理解。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从乐谱入手,对乐谱做曲式、和声以及各种手法上的分析,通过自己的弹奏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一个演奏家如果演奏一个作品,他往往会准备好几个作品的乐谱版本,然后对比各种不同的版本里对这首作品不同的注释。

▲《古典音乐说明书》用户评价与反馈 

除此之外,演奏家一定要去熟读作曲家的传记,而且要多看几本传记,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作曲家,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在精神世界上和作曲家靠近,更深入地体会他的情感,他的精神,争取将二者合二为一。

当然这种合二为一是一种有个性的合二为一,要加入演奏家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所谓的在演奏当中的忠实性和创造性就是这样形成的。对作曲家的忠实性以及个人的创造性,这二者要有一个有机的结合,现在有一些演奏片面地强调创造性,抛开作曲家,完全不管不顾,自己胡来,这肯定是哗众取宠的做法。还有一种非常死板的、没有个性的演奏,只是所谓的追求忠于原作,那也是不受欢迎的、缺乏生气的演奏。

所以这是一个很深入探讨的所谓音乐表演美学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读音乐美学的时候主要探讨的一个话题。在这只能简单地和大家聊一聊这种感受。所以也非常感谢陆桑,也希望我们今后做更多的交流。

Q:老师在课中强调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要注意听转调,这是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重要区别,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古典音乐小白来说怎么辨识转调呢?是必须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才可以听出来吗,谢谢!

同时我看到其他用户提的问题,比如有的用户说,我在课里经常说听古典音乐时候要听转调,这是古典和流行音乐的区别,然后这位用户问我怎样辨别转调,是不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才能听出来?

实际上我说的是古典音乐当中转调多,这是和流行音乐的区别。流行音乐当中也是有转调的。比如这首歌,通常在一个旋律当中,其实就是所谓的模进,这就是一个转调。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弹奏),然后大家听后面(弹奏),我想问问:您能听出来转调了吗?一个是(弹奏),另一个是(弹奏)。如果能听得出来,你就能听出来古典音乐里的转调,都是一个意思。但如果你听不出来也被这首歌给打动了,那就说明听不出来也不影响你被音乐感动。所以听转调不一定非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比如流行音乐你可能就能听出它转了个调,你多听的话,你就会有这个感觉,慢慢就能熟悉这种感觉。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不一定要有乐理知识才能听出来。

第二个就是,即便你听不出来,也不影响你被这个作品感动,所以不用纠结这个问题。当然我的讲解当中给大家指明这里或是那里有转调,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去理解作品。可能根据我给大家指出的,你能够更快地能够听出转调。

《古典音乐说明书》用户评价与反馈 

Q:小白有一个问题,请问这些大师作品是怎么编号的呢?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然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用户朋友都非常谦虚,都自称是“小白”,我以为你们都姓白。问的是:“请问大师作品是如何编号的,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我在门德尔松(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1847年,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乐队指挥,也是德国近代最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之一)的课程刚刚讲过,门德尔松的五首交响乐是一个特例。通常来讲,大师的编号都是根据他创作的时代或者出版的时间顺序来编号的,从一号开始一直往后排。但是门德尔松那五首曲子的出版顺序和创作顺序就不一样,所以它这个编号其实是按照出版的顺序来编的,1、2、3、4、5,但实际第四首和第五首的创作时间是在第二、三首之前的。

此外肖邦(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也是类似的情况。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实际是在后面写的,而《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时间是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之前,也就是说第《第一钢琴协奏曲》实际是二,《第二钢琴协奏曲》实际是第一。这个规律就是大部分乐曲是按时间来编号的,但有的时候会有特例——出版和写作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肖邦是根据出版时间编的第一、第二,但是创作时间刚好相反。

Q:女高音的音色为什么总是显得比较成熟?那如何表现比如年轻女性的感觉呢?

有的朋友问:“女高音的音色为什么显得比较成熟?如何表现比如年轻女性的感觉?”首先我们要知道女高音里分了好几种,有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还有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相比之下显得比花腔女高音要成熟,但是跟女中音和女低音比起来,女高音整体的声音音色还是显得比较年轻。

所以我不知道这位朋友他觉得女高音的音色成熟,是跟什么来比。如果是和通俗唱法比,可能你觉得女高音比较成熟,因为她的发声方法不一样,这是不可相比较的。但是女高音和女中音、女低音比起来,她更适合表现年轻女性。

《古典音乐说明书》用户评价与反馈  

Q:浪漫派的曲子一般都应该贴琴键弹吗?段老师在中读之前的栏目里介绍了格里格的培尔金特并且演奏了非常动听,我也特别特别希望听到段老师讲他的这部钢琴协奏曲还有演奏,非常期待!

还有一位听众问的是关于钢琴演奏的问题:“浪漫派作品是不是都应该贴键弹?”这个虽然不是欣赏层面的问题,我也简单地做一些解答。其实是否贴键(指弹奏的时候手指基本不用抬起来,只稍微离开琴键弹跟它是不是浪漫派、古典派并不完全有关系。古典派的曲子里也一样需要用到贴键的手法,浪漫派作品当中有些地方可能也不用贴键。所以这和什么流派的曲子没有关系,而是根据具体的表现内容以及要表现的效果来决定是不是要贴键。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这我们就不展开了。

Q:个人认为除了从音乐作品中“耳濡”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心声之外,“目染”文学作品也能更加立体、全方位地对音乐家或者其作品有更真切的体会。所以想问问段老师可否也分享一些对于这些音乐家写的比较好的传记书籍呢?

然后还有一些朋友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些音乐家的传记?”这个问题也是很复杂的,首先我建议不要只看一本传记,关于任何一个音乐家多看几本,因为每一个传记作者都有自己的立场。

比如关于肖邦和乔治·桑(George Sand,1804年—1876年,法国著名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小说家),我们知道他们是一对情侣,不同的后人,后来立传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就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画面。比如站在肖邦立场的人就认为是乔治·桑毁了肖邦,导致肖邦身体每况愈下等等。但是乔治桑的拥护者就认为是乔治·桑成就了肖邦。

《古典音乐说明书》用户评价与反馈 

因为肖邦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乔治·桑的别墅里,和乔治曾度假时写的,就认为是乔治·桑照顾肖邦,让他能够好好地创作。这就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我们没有办法亲自去经历那个时代,亲眼去目睹这些事情,很难确定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只能多看一些,兼听则明,所以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给大家的简单回答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这三个月中对这个课程的反馈,我都看得到,非常地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跟我沟通,继续支持《古典音乐说明书》,谢谢大家。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19篇 获得36个推荐 粉丝756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二季)

解析20位音乐巨匠的超凡之作

9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