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6.3 舒曼 | 《冲动》(选自《幻想曲集》Op.12)

作者:段召旭

2019-04-15·阅读时长10分钟

17405人看过
古典音乐之旅的第六站抵达了舒曼的音乐驿站,主讲人段召旭将在舒曼的篇章中讲解《幻想曲集》(Op.12)的两首作品《冲动》《为什么》,以及访谈中所提到的作曲家约翰·菲尔德的《C大调夜曲(第14首)》。

6.3 舒曼 | 《冲动》(选自《幻想曲集》Op.12)

19.6MB
00:0021:26

曲目信息

曲目

《冲动》(选自《幻想曲集》Op.12)

(Fantasiestücke, Op.12 No. 2. Aufschwung)

作曲家

舒曼(Robert Schumann )

各位中读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段召旭。今天我们开始进入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舒曼的音乐世界。

首先舒曼这个名字就听起来特别浪漫,我发现这个名字也是在中文名字里面重复率非常高的。我认识的好多朋友都有舒曼这个名字。可能也是因为想让孩子搞音乐。另外舒曼这个名字确实很好听,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姓后面加舒曼,或者反过来叫曼舒,我不知道是否是巧合,还是有意地表示对舒曼的喜爱,总之他的名字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

他的故事我在去年的《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里也聊过一些,最出名的就是他最后得了精神病,然后去世了。而且关于他的恋爱和婚姻非常有名,和自己的女神钢琴家克拉拉(Clara Schumann,克拉拉·舒曼,德国女钢琴家,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经过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和舒曼自己的钢琴老师维克先生诉诸公堂,来争取自己的婚姻自由。而且当时门德尔松、李斯特全都被卷入了这件事情,当然是自愿地被卷入来帮助舒曼。

▲舒曼和克拉拉

图片源于Photos.com/Thinkstock

舒曼在早年跟维克(佛列德‧维克,是德国莱比锡最有名的音乐老师,也是克拉拉的父亲)学钢琴的时候,他是要立志成为钢琴家的。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住在维克家里,天天看着身边克拉拉这个小神童,那么小年纪,弹得那么好,他都这个岁数了,他也很着急,于是他就发明了不少歪门邪道,来让自己增长功力。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他弄了一个滑轮,拴在房顶上,然后在滑轮上系上一根绳,滑轮另一边拴一个重物,大家可以想象,然后这边拴在他的小手指上。然后他弹的时候,那个牵着他的手指头,这么弹,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把手给练废了。后来医生就告诉他再也不能弹琴了,所以他就专心于作曲了。因此克拉拉就成为了他的作品的表演者,因为他自己弹不了,所以他的作品都是由克拉拉来为他演奏。

 

▲克拉拉·舒曼画像

Andreas Staub绘,约1839年

舒曼生于1810年,这一年还诞生了我们后面要讲的另外一位浪漫主义大师——肖邦。而且大家会发现,就像我们中国的唐诗宋词一样,某一类艺术家都是扎堆出生的。比如1685年,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这三位巴洛克时期的大师都是在这一年出生。

1810年前后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扎堆出生的年代,随便列举几个音乐家,比如舒曼、肖邦是1810年出生,李斯特是1811年出生,门德尔松是1809年出生,都很接近。他们的年龄都相仿。

舒曼出生于一个书商的家里,他们家是卖书的。所以他从小就看了好多书。所以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文青”的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和他看的书籍有关系,都是从某些书里得到灵感,然后写了音乐作品。

他早年对音乐就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有一次听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会以后,就立志从事音乐。但是他的母亲不愿意让他搞音乐,那时候觉得干这个养活不了自己,就让他学法律。舒曼也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听从母命去学法律,但是毕业当天就把学士服一脱,从此开始搞音乐。就是什么意思?我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所以我听你的去学法律,我现在已经学完了,该报答的也报答完了,现在我该干我自己的事情了。后来他就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舒曼的一个钢琴套曲里面的作品。钢琴套曲这种体裁也可以说是舒曼的创造发明,就是浪漫主义的钢琴套曲。我们知道声乐套曲主要是由舒伯特创造并且发扬光大的。钢琴套曲是由舒曼首创。

什么叫钢琴套曲?顾名思义就是有好几首钢琴小品,组成一套,在这一套里或多或少,不止有一首曲子。那么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这一套作品存在有机的联系,并且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每一首小品又有各自的名字。

所以大家会发现舒曼也喜欢给作品加标题,他的这些钢琴套曲全都有标题。给作品加标题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一个统一的特点。而且舒曼他对加标题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标题就是说要加,但是不要加得过于具体和详细。

因为首先,有一个标题能够防止演奏者和欣赏者歪曲乐曲的性质,给听者一个方向,但是舒曼又认为如果过于详细,会粗鲁地支配听众的思想。所以舒曼虽然加标题,但是他并不想限制听众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欣赏舒曼作品的时候,还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不要过于依赖标题。

舒曼认为理想的标题应该可以启发最缺乏诗意的人,都能让他遐想。这是舒曼心目中的理想标题。舒曼的创作特点就是,他虽然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但是他在作曲手法上又非常偏向于德国的传统做法,就是像巴赫、贝多芬这些作曲家的手法。一会儿我们会看到他在作品当中使用了很多复调的手法。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套钢琴套曲叫做《幻想曲集》,而是舒曼的作品第12号。《幻想曲集》一共有八首。我会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今天首先介绍这套《幻想曲集》中的第二首,中文翻译是《冲动》。

 

▲舒曼的作曲手稿

《幻想曲集》(Op.12)之《夜》第一页

这套《幻想曲集》作于1837年,在这一年舒曼其实日子并不好过。首先这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舒曼自由了。没人再反对他搞音乐了。我们知道他前半生的主题就是想办法和克拉拉结婚。在1837年他还没能如愿和克拉拉结婚,正处于和维克水深火热的斗争当中。所以这一年他的心情也很焦灼和纠结。

 

▲佛列德‧维克肖像

Pauline Viardot-Garcia绘,1838年

在舒曼的音乐创作当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因为舒曼后来得精神病了,他会在他的作品当中假想出两个人,这两个人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一个是热情、比较冲动的性格。还有一个是理性、温柔思考这样一种性格。一个叫佛罗列斯坦(Florestan),一个叫埃塞比乌斯(Eusebius),在舒曼作品当中到处都可以听到这两种性格的对比(舒曼在音乐中用两个虚拟形象以传递自己的人格特质和音乐特质)

其实我认为这种性格对比在舒曼的作品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和鲜明,但是并不是只有舒曼具有这样的特点。其实特别是古典主义之后的音乐,基本上一首作品当中都会有不同性格的主题对比。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首《冲动》,这首《冲动》实际上在德文的意思里我觉得不一定是冲动。因为我还看过台湾版的书把它翻译成叫《飞翔》,其实也有道理。因为德文的这个词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它实际上就带有“飞翔”的意思。所以怎么翻译其实也见仁见智。我觉得如果从《冲动》来理解,我们可以从情感层面上来想象他的感觉。如果用《飞翔》,其实还能启发我们一些画面感。

首先这个曲子里面有两个对应的主题,当然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就是舒曼的两种性格的展示,但是我个人认为在《冲动》这个作品当中,其实这两个主题都比较偏向于佛罗列斯坦这种热情的性格。我觉得他的性格对比主要是在作品之间的对比,比如《冲动》和后面的一首曲子,也是我们下次要讲的《为什么》这首曲子,存在着对比性格对比。

我先请大家听一听《冲动》中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这个(弹奏),这是它的第一个主题。第二个主题是这样的(弹奏),是这样的两个主题,但是加上他丰富的钢琴织体之后,充满了力量。

所以首先第一主题是这样呈现的(弹奏),这是第一个主题,然后他后面又几乎原模原样地重复了一遍。这是第一种性格的展示,大家能听得出来一种热烈冲动的情感。

第二个主题是这样的,加上伴奏,加上钢琴织体,而且我刚才说了舒曼喜欢用复调手法。在(弹奏)中声部还有和它呼应的一个旋律(弹奏),这就是一个复调的手法,所以我们听一下合起来是这样的(弹奏),这是他的第二个主题。

实际上第二个主题后面又有发展,第二部分分成了三个段落,刚才我弹的这段(弹奏)是第一个段落,第二个段落是低音出现旋律(弹奏),然后模进(弹奏),它的上方声部先是伴随着(弹奏)。

之后大家会听到他的右手和左手好像形成了一个节奏上的交错,右手好像是两拍的感觉(弹奏),而左手“1、2、3……”好像是三拍的感觉,同样的旋律,形成了一个二对三的节奏,我们可以听一下是这样的(弹奏)。节奏的对位实际上也是一种复调的写法。所以这里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欣赏古典音乐当中,注意声部之间的关系,声部的多层次性的重要性。

在这两个主题展示完之后,乐曲就进入了中段。中段的开始依然是第一主题(弹奏),然后模进(弹奏),还是第一主题,但是它变调了。这是一种展开的手法,通常中段都是这样的,会用一些展开的手法。而且大家要听到他在低声部还形成了一个轮唱,也就是这样(弹奏),这样两个声部(弹奏),一个高一低的轮唱,合起来这个地方是这样的(弹奏)。

其实这种手法无非就是为了让情绪更为激动。刚才我说了,其实《飞翔》这个标题还可以让我们有一种画面感。我个人有一个想象,这完全我个人想象,大家不要被限制,我只是把我的想象跟大家分享。就是第一主题,我认为(弹奏)仿佛是一只老鹰腾空天际,然后到这(弹奏)好像老鹰已经在天际翱翔。所以第一主题给我的是一个老鹰的形象和感觉。第二主题(弹奏)给我的是另外一种飞翔的形象,我觉得特别像一只蝴蝶在飞。这完全是我个人的想象了,大家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罗伯特·舒曼的出生地

德国茨维考

接下来大的中段,首先是第一主题的出现,而且模进。之后我们听到中段的中段,先是这样(弹奏),然后这里引入了一个中间的相当于有过渡性质的段落,它的旋律是这样的(弹奏)。然后下面(弹奏),他的下面声部有一个这样的旋律(弹奏),仿佛是在不断地往上努力。

上面是一个旋律,合起来是这样(弹奏)。然后接下来,高声部来了一个旋律(弹奏),但是中声部向上的动机一直没有消失。还有一个和他对答的、呼应的(弹奏),然后大家可以听到(弹奏),和后面仿佛是一个对话。

接下来又有一个好像很诙谐的动机(弹奏),抒情的回答,之后又是诙谐动机(弹奏),然后抒情的回答(弹奏),再回答(弹奏)。这个地方仿佛也能感受到是两种性格在交织的一种感觉,然后也是通过模进的手法(弹奏),然后模进(弹奏)。

之后我们也听到前面出现过的中段的第二部分的开头(弹奏),但这次它是为再现做准备。所以我们会听到仿佛是在低音区有一个蠢蠢欲动的感觉。一直有一种不安,然后我们听到第一主题的片段,开始隐伏(弹奏)。直到真正的再现。所以这一段过渡是这样的(弹奏)。

我们听到高声部已经重复了三次,在这三次之后,主题的片段被呼唤出来(弹奏)。我们听到主题再次出现,所以这是第一主题的回归。当然这次他是以一个比第一次的力度更强大、更热情的性格,左手以这样浑厚的低音(弹奏)来支撑主题的回归。

我们又听到熟悉的我说的像蝴蝶的主题(弹奏),但是大家可以对比,前面主题是这样的(弹奏),这次是(弹奏),这样一对比就知道了,虽然旋律一样,但是调性不一样了。所以说这首小品当中实际上舒曼也用了奏鸣曲的思维。之后都是我们前面听到过的,但是转了调的再现。直到最后一次尾声,舒曼用的依然是第一主题的材料,我们会听到第一主题再次展现,而且以非常饱满的力度和热情结束了这首《冲动》(弹奏)。

这就是这首可以叫钢琴小品的《冲动》。我们在里面能够感受到1837年,也就是27岁左右的舒曼那时候的心情,那时候的热情。这首作品也是深受广大听众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的一首作品,也是我们经常在舞台上听到的舒曼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下次我会和大家分享《幻想曲集》的第三首,叫作《为什么》,将呈现和这首《冲动》完全不一样的情绪和性格。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推荐演奏家

 ▲约尔格·德慕斯(Jorg demus)

奥地利钢琴家

摄者未知


约尔格·德慕斯,奥地利钢琴家。乐派作品为主,尤其以演奏舒曼作品见长。演奏技巧精湛纯熟,风格质朴抒情。1956年,约尔格·德慕斯赢得了当年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在大西洋两岸的职业演奏生涯。德慕斯也是一位作曲家,主要为钢琴、室内乐和歌曲作曲,创作风格通常比较保守。1979年,他获得了莫扎特音乐奖章。


(注:本讲随堂曲目会在专栏用户群内同步分享,加群方式请查看专栏介绍中的订阅须知。) 



◎本节所涉名词注解:

1. 钢琴套曲:套曲(Divertimento)是指包括若干乐曲组成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钢琴套曲又叫钢琴组曲,是大型钢琴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钢琴曲来表达同一主题或多个主题。世界上著名的钢琴套曲有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柴科夫斯基的《四季》,舒曼的《维也纳狂欢节》等。

2. 轮唱:合唱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演唱者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按一定时距先后错综演唱同一旋律的歌曲。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19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756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二季)

解析20位音乐巨匠的超凡之作

9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