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 总序 | 词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作者:刘少雄

2019-06-21·阅读时长8分钟

29470人看过
宋词里所表现的那种执着的信念,即使岁月多变,人世难料,但此情不渝,这都呼应了宋人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积极入世的情怀。

01 总序 | 词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18.5MB
00:0016:10

大家好!我是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刘少雄。欢迎进入《唐宋词的情感世界》。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我想用两期的内容,先来给你讲讲“词”是怎样一种文体,它拥有怎么样的美感特质,以及我们如何去读词。

我们说词,都会说“宋词”。所以这期内容,我们首先来谈谈,词为什么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呢?其实,这跟宋代文化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宋代文化的特性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宋代自统一政权以来,都是处于相当艰难的境地,内忧外患,积弱不振,不像汉朝、唐朝那样的富强。但是国势贫弱的宋,却是在秦汉统一王朝之后,年祚最长的朝代。唐代只有289年,宋代却有319年。

两宋周边环伺的敌人都非等闲之辈,先后是辽、金两大强敌,最后面对的是横扫欧亚的蒙古。北宋被金所灭,宋室南渡,虽然失去了半壁江山,但也支撑了颇长的时间。可见宋绝非不堪一击的弱国,仍然有它顽强的一面。

这种国族精神也反应在宋代整个文化当中。郑骞《词曲的特质》里曾经这样的说,他说宋朝的一切都足以代表中国文化阴柔方面,不止词这一端。柔并不是一味的软绵绵,而要有一种韧性。这个“韧”是强韧、坚韧的韧。

宋词代表中国文化阴柔的一面,但所谓阴柔并不是一味的缠绵软弱,而是要有一种坚定的生命力,可以称之为韧性。只有韧性才能成为文学的一体,这种韧性来自认真、热忱的生命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抒发为文,自然有一种格调,一种骨气。词虽然写感伤之情,但名家的作品普遍都不悲伤,反而笔力很沉着、豪荡,抑扬有致。正因为有这种韧性在,宋词里所表现的那种执着的信念,即使岁月多变,人世难料,但此情不渝,这都呼应了宋人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积极入世的情怀。如同春天的生命,像野草一般,柔中带刚,有着无穷的生机。阴柔与韧性,形成生命中一种不断拉扯的动力,配合着长短参差的句式,起伏变化的语调,使得词之为体,词情顿挫有致,多了一种婉转曲折的韵味。宋词的美就美在有这种跌荡之姿。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

我们喜欢词,爱读词,可以是因为欣赏词的文字之美,或者是被词情感动所致。那么词情是如何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呢?词之所以如此的美,又是怎样的缘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阕词来感受一下词体的美感特质。

秦观,秦少游,被誉为最有词心的作家,在他的词篇中最能看出词的美感特质,那种含蓄的、委婉的,迷蒙不清的美感。下面我们就借他的《浣溪沙》这首词来感受词体之美。

首先,我来给大家读读看这首词: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不知道你听完之后,是不是觉得很美呢?但是其实这阕词要表达什么,并没有清楚说明,我们只是仿佛看到一些画面,一种氛围,一种似梦如愁的感觉。但是那样的愁绪却不明底蕴,和一般的闺怨诗只写美人迟暮,伤春怨别,或怀才不遇的情怀,内容是不同的。它语调很轻柔,情景交融,意境隐约绮靡,一字一句都极尽细致、精美之能事。娓娓读来,自然有一种幽怨动人的韵致,不知不觉会被这种阴柔的美所吸引。

接下来,我们就试着依据文本来体会它的情意吧。词的叙写往往是跟着音乐前进的方式来铺排的,由外而内,由景到情,层层推进,构成相当绵密的组织。这首词就是这样的模式。

第一句说:“漠漠清寒上小楼”,先写出外在的景象。“漠漠”这两个字形容广远密布的景象,“漠”这个字是双重鼻音。中国文字声音与意义往往是有关联的,你们试着念念看,一些用双重鼻音发出来的字音,像密密、麻麻、迷迷、蒙蒙、渺渺、茫茫,迷迷、漫漫,这些词语是不是给你一种迷蒙不清、舒展不开,宽泛渺远的感觉呢?作家在作诗填词,通常会考虑到用音韵配合文字来表达心情。这里的“漠漠”是形容清寒,指的是外面一大片清清寒意,而接着“上小楼”是说布满着天地间的迷蒙的寒气,在早上的时候,由外而内,蔓延到小阁楼去。这就好像摄影镜头由外而内的运作,带领我们跟着这股寒气逐渐推进到室内去。

接着说“晓阴”。界定的时间是在清早,说明那是清晨的阴郁天气下所形成的一大片寒气,“无赖”是形容春荫寒重的气候不可人意,引申为这种天气会让人感到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打发。更重要的是,屋里面的人应该是一个女子吧,她心里的感受,认定它“似穷秋”,好像那年深秋的感觉,显然那年深秋给她留下十分难忘的记忆。当然不会只是跟天气有关,可能另有不为所知的一件事情,在那个时候发生了。此时此刻的心情原来好久好久以前就有了,在迷迷蒙蒙间都搞不清楚到底是秋天还是春天了。

接下来,下一句呢,它说“淡烟流水画屏幽”。我们试想这个女孩还没起床,张开眼睛,仿佛看见外面淡烟流水的景象,就可以看出她内心的期望,很想撇开眼前烦闷的景色,眺望远处的风光。但是仔细一看,原来不是真正的自然风光,而是屏风上面的山水画面而已。那个“幽”字则表达了一种经过这番“转”之后,特别感受到的幽深。女孩子的世界被隔绝在房子里面。

上面铺设好情景气氛之后,下篇便述说她的心情。从那年秋天,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的她又兴起怎样的情绪呢?接着下来应该有所交代。他可以明白说出,也可以暗暗的透露出来,作者采取了后者,用了比较暗喻的方式来铺陈。

他说:“自在飞花轻似梦”。这“自在飞花”,应是女孩子起床后,站在楼台、窗边看到的庭院景象。所谓“自在”不是自由自在,而是自然凋落的意思,花朵自然而然的变化,那“自在”也暗喻了旁人不可作为的一种无奈的情怀,花兀自的开,兀自的谢,而人却无从干预。这“自在飞花”用“轻似梦”来形容,说它轻轻柔柔飘下来,好像梦境一般。这个形容跟我们平常比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会用比较具体的事物来形容比较抽象的感觉,让人可以透过具体的物象,以了解内在的情思。譬如用花开、鸟叫,来比喻快乐的心情,或者用玫瑰来象征爱情吧。然而秦观在这里面却反其道而行,他竟然将实物虚化了。可以这样说,如果作者不是对梦境有着深刻的体验,又怎会顺手拈来用作比喻呢?这里所说的“梦”,应该是指那种短暂、美丽,又容易转醒的春梦,它与花的质性相当,花虽然美,却易得凋零。


▲《绣栊晓镜图》宋 王诜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下句说“无边丝雨细如愁”。其中女子看到“自在飞花”,花落了,梦也灭了,不想再看,抬头一望,看到什么呢?“无边丝雨”!已经不是之前的“漠漠清寒”了,由近到远,烟雨蒙蒙,这就是平面往外看的景象。前面写的是,低处由上往下飘落的景色,一纵一横之间,整个天地的空间感就写出来了。丝丝细雨像什么呢?他说“细雨如愁”,好像愁一样的绵绵密密。同样的如果作者不是对愁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就不会立刻想到用它来形容外面的丝丝细雨了。

这无形中已经将外在的景色铺满了主观的情绪。作者写到这里,梦已醒,愁更浓,能再说什么呢?但那到底是怎么样的愁呢?是哀伤青春年华消逝吗?是感到落花凋零,理想落空,好梦不在吗?好像都是,也好像不是。这就是词的意境,似梦非梦,似有若无似的。

词的结语说,“宝帘闲挂小银钩”,是说珍珠帘子挂在小小的银质的挂钩上。我们回头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所写的,原来是那女子掀起珍珠帘子,挂在挂钩时候所看到的外面景象,她就这样的待在那里动也不动。上两句写女子从窗边往外看,最后一句则由外往内,看到女孩子的室内动作,这有点像电影画面分境的处理方式,镜头虽分开呈现,其实是同时并进的。

窗帘已经掀开,落花、细雨,依稀人在,这就是词的意境:含蓄委婉、点到为止

它究竟说了些什么,一些动作,一些景色,有一种时间消逝的感伤,但不显著;仿佛有情,但也不明所以。

▲南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词如何实现美感特质?

这跟词的特殊文体有关。

当今的学者大多数都是这样界定词的:“词是依附唐宋以来新兴曲调从而创作的新体诗,是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的特种艺术形式。它的内容写景,多不出闺阁庭园,言情则不外乎伤春怨别,表现为一种精微细致、含蓄委婉,富有阴柔之美的特质。”

那词呢,又是当时流行音乐和诗歌的组合,是在商业都市文明中发展出来的,自然倾向于物质性、装饰性的美感。

那么,词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是文辞美。大量的文人参与创作,使得词的文句更加的优雅华美,写情更婉转深刻。文人词所用以配合乐曲的诗,基本上是律诗。律诗在声韵、格律、炼字、修辞上是大家所公认的最为讲究、最锻炼的一种文体。以律来合乐,就是说,将如此美丽高雅的文辞配合那么优美动听的乐音,两者相得益彰,自然就成就了词体负有美感的特性了。

第二是音乐属性。词是配合音乐填写的。相对于绘画、建筑之为空间艺术,音乐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属于时间的艺术,二是感染性特别的强。这正与词所书写的主题是相契合的。也因此,也带出了词的第三个特点,特殊的抒情性。

词的抒情性主要是以不变的时空,对照变化的人事为主轴,一方面表现为对人间情爱的专注执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时光流逝的无穷感叹。因此在词里面,美人迟暮、年华虚度、往事不堪、理想成空等情思,就变成了它的主题了。而词的体质,如乐律、章节的重复节奏,文词句法的平衡对称,长短句的交错运用,上下篇的对比安排,更强化了这种婉转低回、流连反复的情感韵味。

欧阳修的《生查子》这样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宵节的美好,是因为有人同在,但今年则物是人非,依旧是月、依旧是那样的灯,却因为人不在,便不觉得它的美好了,反而让人触景伤情,泪满衣襟。美丽的景色与哀伤的心情,去年的欢乐与今年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而知,词就是一种融合着美丽与哀愁的文体,具有独特的情韵,在高雅的格调中蕴含着哀怨的情意,形成一种独具魅力,惹人怜爱的美感。

节目的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秦观的《浣溪纱》感受到词含蓄委婉的美感特质。我们也谈到词体的三个特征:文辞美、音乐属性,以及以时空对照人事的这种特殊抒情性。下一期,我们要谈谈如何读词。

我是刘少雄,我们下次再会。

欢迎保存本节宋词卡片

分享给你想分享的那个人

如果您听完本节内容,有自己的收获和感动

欢迎保存课程海报并分享到朋友圈

让更多人来一起感受唐宋词的情感世界

👇

文章作者

刘少雄

发表文章61篇 获得128个推荐 粉丝1238人

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刘少雄·唐宋词的情感世界

115阕词重回古人的词情画卷

48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5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