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南粤到越南:出海企业众生相

作者:刘怡

2019-07-04·阅读时长19分钟

35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74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下班高峰期,越南首都河内的街道被摩托车大军所充塞。这些摩托绝大部分属于日系品牌


摄影/李亚楠

时隔十年,陕西人黄碧星依然能回忆起自己最早生出“抢滩越南”念头时的情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二年,和我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一家东莞玩具制造商准备迁去东南亚。他们的老板是台湾人,跟越南的台湾商会交流很多,掌握着稀缺的一手信息。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这位台商建议我们这些供应链企业也早做准备,提前布局越南市场。我当时想,多看看、多听听总没有坏处,就开始关注越南的潜在机会。”

人到中年的黄碧星,2000年前后开始在广州创业,如今在肇庆市拥有一家年营业额超过9000万元人民币的化工原材料制造厂。他的企业主打真空镀膜涂料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广泛用于圣诞饰品、玩具、鞋跟、化妆品包装、汽车内饰以及手机外壳的内外表面喷涂,属于制造业上游的细分领域。“化工是一个看上去比较‘土’的行当,但我们和全球市场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黄碧星向我介绍,“每年生产出的涂料,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在制作圣诞球时、喷涂出外表面的亚光效果的,这些圣诞球绝大部分将出口到北美和欧洲市场。国际大牌香水的瓶盖和汽车、摩托车的表面装饰板,会用电镀工艺做出亮晶晶的效果,这当中用到的涂料也是我们这类企业生产的。所以外贸环境一起变化,我们受到的影响也会立竿见影。”

起意虽早,落实出海的步骤却并未一帆风顺。2009年的第一次实地考察得出了悲观的结论:越南工人的整体素质和薪资结算方式与中国东南沿海差异甚大,贸然投资存在风险,故只能暂时搁置。到了2014年,随着三星、富士康等知名智能手机生产厂商陆续公布在越南扩大产能的消息,黄碧星再度开始行动:他在胡志明市设立了销售代表处,广泛寻找下游客户;并于2017年收购了当地一家规模较小的涂料生产厂,准备升级设备、大干一场。但仅仅一年多之后,激情就回归到理性:由于关联制造企业进军越南的速度低于预期,黄碧星发现扩大当地产能最终将导致上下游的“倒挂”。他决定关闭工厂,在越南市场只做销售、不介入生产。


肇庆企业家黄碧星展示用他的工厂生产的涂料涂装的圣诞球玩具


复盘海外寻路十年的得与失,黄碧星并不认为自己错过了乾坤一掷的良机。在广州黄埔的公司总部,面前摆放着形形色色的圣诞球样品,他侃侃而谈:“制造一个圣诞球、一件化妆品瓶盖,可能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技术,但生产用于这些成品的真空电镀涂料,却是标准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迁址时需要考虑的远不只是土地和人力成本那么简单。”在玩具和塑料制品产业中,黄碧星的企业属于制成终端的上游;但在围绕真空电镀技术形成的细分领域,他又成为专业设备制造商的下游,出海之前需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动向。

出口玩具和日化包装行业在广东落户二三十年,最大的溢出效应是在南粤形成了完整的上游供应链,从电镀设备、化学制剂到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应俱全,并且分布相当集中。产业链按兵不动,单个出海企业便只能独自承担一切成本。“越南并不是遍地黄金。它向化工企业开放的工业地块不多,报价不菲。现在设备制造商不走,我们孤军深入,机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从国内带去,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即使当地工人的薪资水平低一些,化工原料便宜一些,但除非来自终端的需求能有显著的长期增长,否则回本周期依然很长。”审时度势之后,黄碧星决定安心做好上游:他在越南的销售业务已经成熟,下一步则打算进军印度。

有人决意留守,也有人已经南行。十年前游说黄碧星转战越南市场的那位台湾玩具制造商,最终将他的厂房从东莞迁移到了岘港(Da Nang)。在继续经营南粤“主战场”的同时,逐步启动越南后备工厂的规划建设,成为一系列外资企业殊途同归的尝试。2015年越南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意向确定之后,在东莞、深圳等地经营已有二十余年的多家台湾成衣和鞋品制造商更是集体南下,形成了越南外商直接投资(FDI)版图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资本的“第三极”。历经四年沉浮,到2019年初,越南在智能手机和鞋类两项商品方面的出口额均稳居世界第二,分别占据全球同类商品出口市场份额的7.4%和10%,已经在向有着“国际制造名城”之称的东莞逼近。而当国际贸易环境于2018年发生剧变之后,2019年前两个月,累计有5.9亿美元来自中国大陆的FDI在越南落地,占该国新注册资本总额的24.1%。布局越南,已成“现在进行时”。

“越南政府对FDI一向持开放态度。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与越南文化背景类似,又经历过中国经济的起飞期,进一步进军越南市场自然占有先天优势。”越南工商总会(VCCI)法律司司长窦英俊(Dau Anh Tuan)在邮件中告诉我,“但‘投资环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外资企业既要经营好政府关系,又要和员工乃至当地民众打交道,需要留心的问题还有很多。”在这方面,最鲜活、也最深刻的体验无疑来自过去十多年间从南粤进军越南的先行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亲历了过去40年亚洲经济的两个、甚至三个增长窗口,自身便构成一部完整的经济史教科书。只是要翻阅这些大书的目录,你必须首先骑上摩托,进入多雨的越南腹地。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2496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夏日火锅

云南、北京、重庆、上海、广东

74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