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感周刊丨人际、职场、商战、大国博弈,政治学的智慧都用得上

作者:中读推荐

2019-10-07·阅读时长11分钟

2881人看过
文艺封闭头脑,政治学开启思路

在人类创造的无数“舞台”中,政治“舞台”的精彩程度必定名列前茅,这一舞台集合了各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深谙人类社会的基本运行法则,建构符合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规则,和时人一同演绎时代历史。任何时候的时代弄潮儿中都少不了政治人物,一部部政治史被缔造出来,从中也衍生出了政治学。


而后人透过政治学,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毕竟太阳底下无新事,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在过往找到对应的案例,既然如此,学习政治学对于一个想要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人来说极为必要。


可是在今天,像中读君这样的政治糊涂虫实在为数众多,一听到政治学,你心里没准就会冒出“与我何干焉”的想法,但是小到人际关系、职场生存,大到企业商战、大国博弈,其实都可以从政治学中借鉴到可用的智慧。


同时,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不懂政治的人难以看清自己的处境,难以把握时代。譬如:中美贸易摩擦背后双方真正在意的到底是什么?“中国威胁论”在西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市场?日渐富裕的中国背后隐藏着哪些危机?……


解答这些问题,必然要用到政治学,而要拥有一个清晰的“政治头脑”,得从人类过往的政治史中汲取营养,经典政治学作品无疑可以提供这类营养,但它们对多数人来说或许显得枯燥。


为此,中读向听众发出了一份“政治学的邀请”——中读专栏“任军锋·如何理解政治”,主讲人是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在复旦他是最受欢迎的通识核心课老师之一,在这一专栏中,任军锋教授透过对25部经典深入浅出的解读,为中读听众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界面。而透过任军锋教授的亲和、简明的讲述,中读听众从中收获到了关于政治学的一些全新认识,中读君将其中一些具有洞见的读感收集出来,集合成这期读感周刊,希望你也能从中体会到“政治学的智识和乐趣”。


(以下是中读君在中读专栏“任军锋·如何理解政治”的读感区搜集到的一些优秀读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小球

读史通今。深感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权力,正义,城邦,秩序,这些大事小情皆有原因所在。读史,理解政治概念,大概可以从一个更严肃的角度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视野吧。


文科生“统治”世界

@Sy.Lee

看完发刊词还是很激动。现在重视理科胜过文科,可真正与生活密切关系的的原理及大智慧,是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文科知识理论,我深深同意一切世界层面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这一观点,因为一切问题说到底都是权力冲突,而权力的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所以对政治有所理解,也许就可以在发生大事时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


政治学,助你俯瞰社会的扶梯

@夏尔的牧羊人

我的高中时代是一名理科生,无忧无虑的刷题机器,认为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认清世界。转文读到研究生以后,接触的政治学越多,越感觉在谎言包围的世界里有很多烦恼,太多失望,但再深入时却初窥谎言中的逻辑,可能是站到了更高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如今参与工作一段时间,有幸能在前辈的指引下继续学习,收起浅尝辄止的优越感,沉下心更好的理解这门专业,有所收获!


不理解政治就无法理解社会

@火火火姑娘

三联中读以生活美学主打,出了很多方面的课程,文学、音乐、建筑、哲学、绘画等等,一直在想还会有什么呢?政治课实在出乎意料给我惊喜,这个世界不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世界了,不理解政治就无法理解身边悄然变化的一切。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xyt

 historie的词根表达的意思是通过看达到知。使用这个词,其“看”是否和当时的哲学思想有关,意味着一种自然主义,因此“看”不再是如《伊利亚特》那样的神话叙事;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独立的姿态,追寻自身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知”。“知”似乎就意味着历史叙事不是断烂朝报,不是帝王起居录,也不是演义戏说,而是追寻类似司马迁的“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理想,既要追寻历史变迁背后的原因,又要关怀人类在“天下”的命运。


《历史》——人文学科研究的最初典范

@煦

《历史》继承了希腊人的“爱智”传统,与其说它是一部我们现代意义上属于历史学科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古代的人文学科汇总研究书,从事实出发,利用人类的智识探寻其中规律,这其中既有关于个体的命运和幸福的探讨,还有关于群体的组织方式政体的辩论。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为我们树立了最初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典范。


人性亘古不变,兴衰才如此相像

@赵阳旻

雅典自波斯战争兴起,经历五十年黄金时代,然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衰败。修昔底德在黄昏中反思政治与人性,而希罗多德在其当兴时,便以波斯为鉴而遥望未来,其胸怀不可不谓恢阔。修昔底德说,人性亘古不变,所以人类的兴衰才如此相像。伯里克利在国葬演说上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而波斯,在希罗多德笔下,也成了雅典的教科书。


浅论名气

@海岩

希罗多德“历史之父”的名头算是立下了,罗马人说的。之前应该也有历史,只是没有流传和推崇罢了。就像6月份遇到一位史学教授,讲起二王的书法,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笔法,于是硬是将大王的名头盖到到小王之上,一直流传至今。天下之名,皆人为,其中深浅,须觉知。


记录是对遗忘这一人类天性的反抗

@三林

围绕某一事件,希罗多德会提供多个版本,让观众自己去评判事实的真伪,这让我想起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丛林中》!各位当事人有意或者无意的记忆偏差,对真相的描述各不相同!观众完全要凭自己判断力来获得真相!历史的记忆得已传承,既取决于历史是否实证,也得益于传播的方式及其内涵的演绎!希罗多德书写《历史》的原因,一是希望他视野所能目击的国家及个人发生的事情能得以完整的保存,二是通过这些能透射出人世的沧桑和命运的无常,最重要的是能让后来的统治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重蹈覆辙前人的悲剧!


好的政治因时因地

@一元

终于了解了希腊作为文明古国的毁灭原因究竟何在。它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但不是政治共同体,没有一套好的政治体制。所以各个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最终灭亡。那么什么是好的政治?一种是协商式的,谈判式的,友好的。各个城邦之间实力相当,相互牵制,这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另一种是帝国式的统治。以某个城邦为核心,形成帝国式统治,但是希腊没有形成这样的统治。


认识你自己

@kingkong

希罗多德通过《历史》中一个个帝国兴衰,君王浮沉,命运流转的传奇故事,真正想要告诫后人的道理是: 人,最终还是应该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利令智昏,那些自命不凡,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人,即使是君王,最终也要走向幻灭,遭到(神祇的)惩罚,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人生不过百年,要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命运的无常,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局限和无奈吧。

 

西西弗斯照见人类命运?

@850

希腊的悲剧更多的是探寻人类终极命运的话题,人类不屈不挠与前途未知的命运相抗争,结果却是如西西弗神话一般不断重蹈覆辙;即便是看到了历史中的帝王将相,曾经功成名就,但终有一天化为一抔黄土,仍然如飞蛾扑火般的投向死亡。不知是否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推动着人类的前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缓慢变迁,还是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才能促使人类生存下来。


命运的捉弄还是规律的制衡?

@💫

古希腊人深知生活的悲剧内核,深知酒神因素的主导作用。他们往往践行着自己的想法,却常意识到,人世间并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行。总的来说,人间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总体来说是混沌的,这也是人世间最有趣的地方了。雄心勃勃,兵强马壮,也不能够逃脱失败。于是古希腊人就将此归结为命运的捉弄,人事的无常,转向神灵寻求庇佑。所以我觉得,神灵是人们对混沌的恐惧以及对规律的渴求形成的一个概念。


改变自我,命运面前的徒劳?

@cy

人们总想着改变命运,甚至有时产生了改变命运的错觉。所谓的改变只是和人们自己脑子里预设的命运不同而已。历史人物并非没有吸取教训,实在是和命运和神力抗争太过徒劳,想要阻止事情发生反而成为助力事情发生的因素。妲己因为被预言祸国殃民,父亲对其极为恶劣,也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日后又受到多番诘难,最后真的黑化成了预言里的人。周围的人自以为在竭力阻止,反而扭曲了妲己的心性,促进了想要避免的事情的发生。


穷奢极欲在我们国家弥漫开来

@赵珈艺🌸

“繁荣的帝国在其丰裕的物质享受背后,潜藏的却是文明精神的日趋崩坏。”这大概是希罗多德留给21世纪中国最好的财富。“先天下之忧而忧”,作为强大的国家,必须拥有忧患意识。贫穷的生活可以让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我节制的美德,但是富裕的生活却容易让人们失去理性的思维,导致自私自利和民心涣散。


东西思想的深度吻合

@迎旭

中国有句古话"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犹如道家太极此消彼长,儒家讲中庸之道,讲过犹不及。《周易》开篇则说"亢龙有悔"。几千年前的《历史》和中国许多思想不谋而合。历史往往有太多的偶然性使人猝不及防,但是它有其内在规律又是必然发生的。真正的历史学家在讲述故事的表面时会挖掘内在的本质,让读者看到时代的波澜壮阔,看到人性的诡谲多变。


警示犹在,犯者从来未断

@lancy

波斯摧毁了吕底亚,却沦为吕底亚生活方式的俘虏;希腊打败波斯,却被波斯生活方式征服;斯巴达打败雅典,却成为雅典生活方式俘虏。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强悍的草原民族进入中原,饮马长江,渐习中原官场文化中的陈腐之气。李自成,洪秀全进城,比他们原先反抗的政权更堕落更残暴。这一变化,更多是人性自身的贪性与惰性,在丰裕之地得到了充分发挥。不知节制,必遭天谴,人运浮沉如此,帝国兴衰亦如此。国家鼎盛之际,希罗多德的《历史》却有如此清醒认识。两千多年过去了,警示犹在,犯者从来未断。


生活表象之下是你无法预知的现实

@静思

每个人都有如俄狄浦斯般在黑暗中摸索,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面对什么不幸;我们其实都生活在一个表象世界之中,表象之下则隐藏着无法预知的现实,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俄狄浦斯一直在勇敢的抗争命运和探寻真相,为追求真相而不计代价,他喊道:“我的厄运只有我自己能够担当。” 他承担了自己所有行为的责任,尽管主观上他是无辜的。

领航人不可或缺

@皮皮虾与鲁鲁蟹

其实哲人也好,俗人也罢,还是那句话,有着成熟科学的选举、决策、监督机制的国家,一把手闹腾不起来,当然如果这个一把手天赋异禀,那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不过想要在国力上得到一个质的飞跃,除自身基础外,终究需要时运和一个能抓住时运的领导人。

 

《俄狄浦斯王》告诫我们的

@Freya

哲人思想不能统领国家,而纯粹的僭主政治也只能导致人的私欲膨胀而不能真正开明。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人就像在洞穴,手脚被捆住,面前能用肉眼看到的是一片漆黑,而身后的洞外一片光明。真理于是是,人们应该通过教育在可知世界,也就是洞外思考一切,然后重新回到洞内,用一双灵魂之眼洞悉现实,统治国家。这是最高层次的统治。《俄狄浦斯王》也告诫我们,要拥有灵魂之眼,将哲学与现实统一。


自己人不折腾自己人,总会活的更好

@Wendy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以空前的规模彼此摧残,当年波斯入侵未能摧毁希腊,如今,希腊人通过内讧实现了自我毁灭”。这确实令人悲哀,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内讧,而不一定都是外族的侵略。老师讲到希腊虽然文明发展,但是政治上分崩离析,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间很像。


战争的逻辑在和平世界之外

@静思

究竟谁应当为战争负责? 表面上看是一个个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是利益之争,强大起来的追求更大的利益,原有的霸主不愿失去固有的蛋糕,当博弈白热化,偶发事件就能引发战争,战争一旦开启,本身就获得了自我运转的动力。战争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豪赌,双方不断压上更多的赌注,以期弥补先前的损失。


“修昔底德陷阱”的衍生意义

@静思

 "政治世界的动力是权力,不是道德,政治不是经济、社会的衍生物或附属品。" 这使我想到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自己的政治的抱负,但始终不被所用,这就是政治世界的动力是权力,不是道德。权利的增长不能消除恐惧,反而带来恐惧的增长,如同欲望,欲望不会有止境,因为害怕失去,失去已有的权利、地位、利益。修昔底德陷阱不只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企业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了解这些知识的现实意义在于,如何去规避陷阱,减少摩擦和消耗。


古希腊民主制≈强人政治?

@Lillian~玲

伯利克里去世后,希腊内部问题大爆发,派系纷争、政治人物争权夺利,这一方面说明伯利克里拥有高超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完全仰仗某一个人,当伟人迟暮,整个国家可能会面临很多危机,至少政策的连续性不易保障。本课对民众的描述引人注目,起哄、跟风等行为说明这一群体的参政能力有待提升,而且动乱时代,民众聚集的后果似乎更不可控。另外,这一群体在政治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值得探讨。


天赋人权,然后呢?

@356

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是每个公民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但是从古自今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普及全民的公民素养的教育。所以西方国家在近代民主化之后,公民有了投票权,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政治素养基础,手中的投票权变成了过分追求满足个人短期权利而忽视长期公共利益的工具,政客也为了揽权,过分满足选民的短期利益而刻意忽视长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造成了双输局面。


政治在戏剧上的投射

@张蕊

古雅典的喜剧发展历史正好与政治趋势演变相吻合,旧喜剧敢于直接讽刺当时的政要,而那恰好是雅典早期民主政治时代,气氛较为自由和包容。中间阶段的喜剧处于过渡期,风格上开始减少政治的涉及,而是更多哲学、历史类等的题材。新喜剧时期应该是雅典走向末路的时代了,几乎不涉及政治,只涉及家长里短,风土民情之类了。


在中读 App 的读感区,华丽精美的文字不是必须,波澜壮阔的经历不是必须,只要你真情流露,坦诚倾诉,无论多么朴实无华,都将是一期一会的【读感周刊】的不二选择。

点击下图,浏览本专栏目录页


文章作者

中读推荐

发表文章932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4180人

精选内容推荐,分享最新的热门好知识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任军锋·如何理解政治

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

847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