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 | 探寻旧传统,再造新精神

作者:138*****280

2019-11-01·阅读时长7分钟

73881人看过
探究这些人的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过程。

发刊词 | 探寻旧传统,再造新精神

23.8MB
00:0016:33

点击本行文字,跳转至本课程介绍页,可了解更多信息

大家好,我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副主编李菁,非常高兴与大家再一次在声音里相逢。

今年9月,我们推出了关于西方思想家的精品课《像他们一样思考——你不可不知的十大思想家》,课程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对知识、思想的需求,这一次我们以超强阵容推出了新的精品课:《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第一季,为大家介绍中国本土的思想家。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说:要把思想史看作是唯一的历史。思想的承续,是以一种宏大而细小、显豁而隐秘的方式发生的。过去的建筑、事件、人物已经随着时间灰飞烟灭,但许多重要而顽强的东西仍然存留在日常生活与饮食起居之中。每个悠久文明的先哲都是地理与时代合谋的产物,他们成为该族群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同时塑造了民族性格。

农耕社会孕育的文明

中国是大陆农业国家,土地是历代社会、经济、政策和思想的中心,长期以来,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通常是地主,农是农民,他们被认为是朴实、天真与不藏私的;与之相对的是商人,被认为是奸诈的代表,因为财产易于携带,不会与君王共赴国难。中国社会一直是重本轻末,重农抑商。士其实是“农”这个群体中有财产和文化者,他们的观念,本质上是农的反应和看法。

土地不能移动,农以乡村为主要聚居地,这与希腊这样的航海、商业城邦国家迥然不同。前者因之发展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虽然有两种不是家庭关系,但可以以血缘关系来比拟:君臣如父子,朋友如兄弟。祖先崇拜、家长权威与独裁,是这种变动不居的经济、环境和以家族为结构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儒家学说几乎都是在阐述这种伦理意义,其成为正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儒家注重人伦世务,倡导道德价值;道家推崇天然自发,追求逍遥游。但它们并非截然对立,究其根本,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结构,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受到过冲击,但都以极强的融合能力持续保留了下来,一直到近代欧美工商业文化的侵入,才遭遇到真的挑战。

奠定文化基调的先哲

每个人都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存在,我们生活在由古代先哲所塑造的历史与传统之中。今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人格气质、思维方式与社会建构,是过去传统的延续,在当下环境中发展出的新形态,也许会成为日后的传统。阅读古代先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来路,以及如何面向未来。

这门课程共分两季,我们对中国思想史的演变做了一番梳理,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多位具有特别意义的思想家。在第一季中,这些人分别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接下来的第二季,还会继续为大家介绍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司马光、朱熹等人。这些先哲,有的保守,有的激进;有的中庸守成,有的特立独行;有的开宗立派,有的离经叛道;有的积极用世,有的放逸山林;有的希望能替天地立法,建立一套秩序,保障现世运转;有的则在不断质疑现存社会的合理性,向理想与高远进发,以生命拓展文化维度,彰显个体价值与尊严。他们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我们希望以他们为基点,以点带面,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

我们也请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从他们多年的治学经验与阅读感受出发,向我们介绍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主张,向大家提供窥睹堂奥的门径。

特别值得一题的是,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为本次精品课做“总序”的讲述。源于对“三联”品牌多年的认可与信任,许先生欣然接受邀请,出任这堂大课的总序主讲人。

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音频大课总序主讲人的角色。许倬云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对中国文明的形成与特质,有过许多精彩的著述。他认为,古代先民对天与人关系的认知,催生了最早的意识形态。从对天命的信仰出发,孔子发展出“仁爱”的思想,发展出人间伦理。儒家从头到尾,就是在讲“天命如何叫人间出现一个接近完美的秩序”。这一环境还怎样催生了其他思想?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哪些演变和调整?民间行为与精英思维是如何互相作用的?中国当下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这些都可以在许先生的讲述中一探究竟。

孔、孟是中国文化与国民性格最重要的缔造者,他们生前周游列国,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费尽心力推广自己的学说而不得,养“舍我其谁”的气度而无所用;死后被推上神坛,成为官方或主流价值观的代言人以及面貌模糊的完人,或者近代被批判的“毒素”“始作佣者”。他们的学说,在后世被阐释、被发展、被篡改、被蒙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和出土简帛等,在这一讲里,他将为大家讲述普通凡人如何修炼成圣人,儒家的仁政与民本曾经达到的高度,以及儒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墨子曾被视为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儒道,曾被墨子指为“可丧天下者四”。作为下层阶级观念的反映,墨家为何两千年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为何在宗法社会中提出“兼爱”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的孙中原教授,常年致力于墨子研究,将为我们详细解答关于墨子的诸多疑问。

与儒家关系暧昧的是对立又能成为补充的道家,他们经常从同一点出发,最终走向不同的方向。与“千万人吾往矣”的儒家不同,主张全身避害的道家,成了儒生们积极用事受挫后的避风港,与儒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与退的两个维度。老子是否是解释出来的哲学家?齐物与逍遥游的本质是什么?北京大学的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让伟大的先哲成为我们同时代的人,在这一讲,他将带领我们进入老庄的世界。

同是儒家的荀子,是孟子的反对面,他的“性恶说”与孟子的“性善说”针锋相对,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养,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以此为基点,荀子发展出怎样的一套关于礼乐教化的理论?《荀子》是一部作为遗嘱的经典吗?复旦大学哲学系林宏星教授在先秦儒学颇有建树,这一次他将为我们详细解释其演变过程。

韩非是法家最后也是最大的理论家,他以“势”作为政治和治术最重要的因素,强调绝对的社会控制。法家与现代法律和审判无关,讲的是组织人民、充当领袖的方法。中国两千年都是“外儒内法”吗?法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宋洪兵多年研究韩非子,在这一讲,他会带领大家认识法家的世界。

自董仲舒始,先秦流派纷争的局面结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社会与思想面貌呈现出新格局。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过去的哪些思想?具体有哪些主张?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对于中国文化,他的功过如何评说?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的余治平教授,对于董仲舒的理念和公羊学造诣颇深,他将在这一讲中,为我们详细解读董仲舒。

出身任侠家族的王充是董仲舒的反面。他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根本,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和科学精神,打破儒教迷信,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胡适曾说,王充的哲学是批评的哲学,“中国的思想若不经过这一番破坏的批评,决不能有汉末与魏晋的大解放”。王充其人其思有多么另类?《论衡》为何是一本让人害怕的“异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邵毅平专攻东亚古典学,在王充的研究上颇有心得,他将带我们认识这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科学家。

嵇康是苏轼之前中国士人的偶像,他有着一个偶像该有的全部素质。颜值气质惊为天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醉也若玉山之将崩;文风清俊,能写会画,善鼓琴通音律,离经叛道,清雅脱俗,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以生命为代价反抗,临刑前神气不变,手挥五弦,演奏的《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嵇康在哲学上有哪些建树?在曾经最黑暗的年代里,最叛逆的一群青年在做什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章启群在先秦魏晋哲学上钻研甚深,对嵇康尤为熟稔。这一讲,他将带大家了解这一中国历史上光彩照人的人物。

传统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在外域传至中土的文明中,佛教是本土化程度最高的。但它的接受史并非波澜不惊,一直到唐代,崇佛礼佛、毁佛灭佛的行动此起彼伏,在诗歌、典籍中不乏记载,对它的排斥与接受,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生活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合流趋势中的惠能,是佛教本土化的关键人物。一个不识字的凡人,如何实现了佛教的本土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徐文明教授在宗教佛学领域著述颇丰,他会带领我们领略惠能的精神世界。

伴随着佛教传入的,还有儒家思想的崩溃,从东汉末年一路衰微到唐代。韩愈以独抗流俗的激情与气魄,期望重振儒家。他提倡道统,为后来的士人开辟了一条精神道路。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宗师,也是“道济天下之溺”的新儒家代表人物。韩愈对原有儒家的理论做了哪些阐释发明?为什么苏轼会说他“匹夫而为万世师”?为什么古文运动有重要的思想意义?文以明道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意味着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宁,长期从事唐宋诗文研究,关注与此相关的经学史与思想史,在这一节,她会带领大家认识一个更深层面的韩愈。

这些先哲,在命运与时代漩涡中求索挣扎,在探寻社会与个人出路的过程中塑造了自己,也塑造了中国的精神传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超稳定结构结束于晚清,冯友兰先生曾言,“说西方侵略中国不准确”,应该是“现代侵略中世纪”。有些理念因为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分崩离析,还有些则执拗地留存在文化中,成为超越时代的存在。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被这一传统所塑造,在这样的文化中长大,成为“中国人”中的一个。

探究这些人的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过程。

在局势复杂的当下,中国应该如何解决时代课题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作为历史遗产与注脚的个人,如何活出个体主动性,成为再塑文化新精神的一份子?请跟随我们一起聆听《谁塑造了我们》。

如果你对中国思想家有兴趣

希望了解更多中国思想史的知识

不妨保存(截图)下方海报图

分享至朋友和朋友圈

文章作者

138*****280

发表文章200篇 获得288个推荐 粉丝10946人

文字工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谁塑造了我们·第一季

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 · 先秦至唐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