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城市——让民间音乐跨文化流通

作者:爱乐

2019-11-06·阅读时长11分钟

53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1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花下醉

说起音乐,人们总认为是情感的表达,个人的东西。其实这不足以界定其本质。比如黑格尔认为“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显然艺术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深刻的理念,只是在艺术中理念以感性的方式被显现出来。马克思的艺术观也非常有意思,他认为艺术是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海德格尔甚至认为“艺术就是真理的生存与发生,艺术是真理的发现”。他著名的哲学术语“去蔽”认为,在通常的世界中,存在的真理被遮蔽了,而艺术的功能就是把遮蔽的东西重新揭示出来。另外一位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则认为艺术发现的是不同于科学真理的另外一种真理。上述思想家、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观点都有一个同样的指向:艺术和美不仅仅关乎情感的表达,也不仅仅关乎形式、色调这些感官性和形式性的层面。同样,音乐属于艺术,就应该有更深刻、更高层面的东西,那就是精神、理念、真实、乃至历史、时代、人性等等这些更为宏阔的命题。所以,我认为音乐和其他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艺术功能上,音乐承担起了揭示人性真实的职责,或者说音乐是一种探索人性、探究世界的方式。

既然音乐赋予了我们探究世界的方式,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到底通过音乐塑造了怎样的生活?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明白如果从音乐的角度阐释我们的世界的话,那么民间音乐与城市的关系最为密切。民间音乐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存在的音乐”或者“以民间方式传播的音乐”,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对于传统学院体系的音乐,都可以算是民间音乐:流行、摇滚、爵士等等。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具体意涵的“流行音乐”与城市联系起来,所以民间音乐与城市的渊源也是很深的。城市文化创造了现代民间音乐的语境,同时,民间音乐也成为人们描述城市文化时必不可少的元素(相对于古典和宫廷音乐)。在这里,民间音乐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音乐风格,比如中国的陕北民歌、秘鲁的克里奥罗音乐(criollo)、美国的布鲁斯音乐;因此,无论是商业的流行文化还是风格上界定出的民间音乐类别,都具有明确的城市属性。所以民间音乐是城市文化语境中的音乐现象标签,因而要由此讨论城市与音乐的关系。

社会学家少不了用工业来描述城市的进程,正是因为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发展,使得民间音乐成了一个跨越社区甚至是跨越民族和国家的事物。首先,人们能够通过运输和邮政网络来传播乐器、曲谱、相片,再通过学者的努力传播不同地区的音乐知识,比如人类学家和博物学家通过考察就能鉴定和解释某种音乐的价值,这样人们便能够按照他们所得到的音乐知识来建造展示民间音乐的空间。只有城市,才有合适的博物馆储藏巨大的乐器,也有足够资金调动遥远的音乐家来表演。这是一种基于城市的存在方式。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15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肖邦170年

626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