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特普费尔的漫游与漫画

作者:读书

2019-11-13·阅读时长8分钟

76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96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王斯秧

在动漫风行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漫画的创始人是一位终身在瑞士偏居一隅的画家,也是一位作家和教育家。漫画本是他壮志未酬的遣怀之举,却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具有远超时代的创新性,他采用的多种手法直到一个世纪之后才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成为“第九艺术”的普遍规则。

罗多尔夫·特普费尔(Rodolphe Topffer,1799-1846)出生于日内瓦,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画家。小特普费尔热爱艺术,跟随父亲在画室作画,在乡野和山间闲适地漫步,与艺术圈交往,并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画家。谁知十九岁时一场眼疾打破了他的画家梦。他因为视力低下而无法继续作画,只得前往巴黎学习文学,一八二○年回到日内瓦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三年之后成婚。靠着妻子带来的丰厚嫁妆,他于一八二四年开办了一家寄宿学校。彼时,瑞士私立学校享有很高声誉,加之卢梭的《新爱洛漪丝》在欧洲风行,小说背景地—日内瓦湖畔—成为度假疗养的圣地,以英国为主的贵族家庭纷纷把孩子送到瑞士上学,因此寄宿学校收入颇丰。

年轻的特普费尔在日记中写道:“一想到浪费了多少时间,一想到我即将二十一岁,我又陷入忧郁。我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好画家,受人敬重,和我亲爱的父亲一起画画,却只能当一个碌碌无为的教师。”他没有想到,自己将在这个平凡的教职上做出影响深远的创新之举。


特普费尔自画像


他秉承他的日内瓦同胞卢梭在《爱弥儿》中的教育理念,主张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从一八二五到一八四二年间,他每年暑假带领学生外出游历一两次,在瑞士、法国、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间徒步旅行,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个多月,领略山河之美,认识自然万物和历史古迹,锻炼学生的体能、勇气和毅力。特普费尔并不是学校登山运动的开创者。据史料记载,瑞士学校自一七○五年就有组织学生登山的传统。可是欧洲的学校登山运动把他视为鼻祖,一八七四年成立的法国登山协会的章程中大量引用他的教育理念,不仅仅因为他十几年如一日组织远游,更是因为他把登山变成了一种全面提升身心的教育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心,培养一种审美和生存的态度。正如特普费尔在自传小说《我叔叔的书房》(La biblioth è que de mon oncle)中所说:

“漫游是一生中至少要做一次的事情,特别是在十八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因读书而干枯的灵魂重新焕发生机,小憩之后开始认识自我;灵魂不再依赖从书本借来的生命,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在我看来,在周全的教育之中,用一整个夏天来漫游并不多余。甚至一整个夏天都不足以造就一个伟人:苏格拉底漫游多年,卢梭一直漫游到四十岁,拉封丹一生都在漫游。不过我从没见过哪本教育书上写过这种教导。”

特普费尔老师在夏天带领学生跋山涉水,一路记笔记、画速写。等到漫漫冬夜,他就把师生在山间的见闻逐天记录下来,配上生动的插图,例如描绘山间景象,旁边就以数笔画出山川巍峨、冰川壮阔,描写途中遇见一个头发蓬乱的旅店老板,就配上首如飞蓬的画像,做成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游记,一共制作了二十三本画册。翻开书页,就仿佛阿尔卑斯山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风光旖旎,妙趣横生。游记创作于浪漫主义盛期,特普费尔却不像浪漫派作家那样极力渲染山川的高峻孤寂之境。他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阿尔卑斯山的千姿百态、世态众生:师生在旅途中看到的高山、湖泊、冰川、树林,遭遇的暴风骤雨、酷热、饥渴,遇见的形形色色的山民、客栈老板、各国游客,都被他妙笔勾勒,神态活现。这些作品本来只是作为纪念,在学校内部传阅,后来在朋友鼓励下,先后以《之字形旅行》(Voyages en zigzag)、《新之字形旅行》(Nouveaux voyages en zigzag)为题合辑出版,造就了特普费尔的文学声名。


《之字形旅行》封面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625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