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卢梭变形记

作者:读书

2019-11-13·阅读时长12分钟

55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2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徐前进

卢梭是法国现代政治话语里的变形体,他的形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版本。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转变为浪漫派,前者注重理性分析,关注现代制度的草创,对于世俗生活的前景是乐观的;后者的风格里有高贵的忧愁,在孤独中体味生命的意义,排斥理性话语和科学乐观主义,对于世俗生活的前景是悲观的。卢梭去世后又有两个形象,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生命意义的形象属于隐秘的私人空间,卢梭大半生忍受着病痛,曾三次留下遗嘱,他的书信里有一个关于病痛的话语体系:发烧、头疼、耳鸣、失眠、心悸、胸闷、腹疼、胃胀、呕吐、肾绞痛等。法国革命时代,生命意义的形象为人所忽视,革命话语将之塑造为美德的楷模、现代精神的领路人。热月政变后,鉴于革命引起的社会动荡,他被斥为法兰西传统的破坏者。十九世纪后期,法国医学界开始关注他的健康问题,外科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从病因学、症状学上解释他的复杂人格,而此时他陷入了政治界的左右之争,生命意义的形象看起来无足轻重,政治意义的形象却不停地变幻,衍生为一个解不开的矛盾体:保守与革命、自由与专制、现代与反现代、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一七六六年三月,因在大陆受教会和世俗权力缉捕,卢梭去英国伦敦附近的武通(Wootton)避难,那是一个田野里的小村子,四周是荒野,人迹稀少。他的伴侣瓦瑟(T.le Vasseur)来英国时带来《忏悔录》手稿(现行版的前四章),卢梭得以继续写作,他改变了作为中世纪主流体裁的忏悔风格,上帝不再是最高的评判者,他要向后代人说明真相,将文人相争的内幕坦白于众,并谴责上帝对他的不公。但此时,卢梭的境遇内外交困,他的眼睛有些近视,写作时埋着头,晚上在摇曳的烛光下写得更慢。他的健康日渐糟糕,有时候躺在床上连续几天起不了身。生活困顿,靠面包和清水度日,为此他想卖掉随身带的一千余本书,而论敌对他的责难日甚一日。与思想家为伴,但瓦瑟感觉不到幸福,她不识字,写过的几封信勉强合乎语法,但有违拼写规范,所以意识不到卢梭晚期风格的意义,平日里怨言不止,“很多可恶的蠢话不该出自她的口中”。卢梭与他的狗苏尔坦(Sultan)日渐亲密,相比于待在家里受气,他更愿意领着它出去散步,采集植物标本。

晚年卢梭否定了之前的哲学家身份,由热心于现代制度建设的启蒙者变身为关怀个体心理的浪漫派。青年时代,他一心要进入“文学共和国”(République des Lettres),那是启蒙时代全新的话语空间,科学理性压倒了盲从的信仰,现代文艺超越了古典时代的品味,文艺复兴时代的慕古倾向得以纠正,历史退步论的影响渐衰。一番努力后,他成为这个国度的“公民”,第戎科学院征文获奖后,他享受过成名的乐趣,《新爱洛依丝》出版后,他是那个国度的雄辩家,他的稿费一路上涨,一七六一年,巴黎出版商杜切尼(Duchesne)与他签订协议,以六千利弗尔购得《爱弥儿》的版权。功成名就,但卢梭的想法变了,他觉得自己本性善良,却受人非议,他的公共形象是扭曲的,始终不受他控制:“所有人读我的书,批判我、谈论我,我却不在场,一个卢梭在上流社会,另一个在隐居,两个卢梭没有相似处。”鉴于此,他要退出“文学共和国”,不再看报,很少写信,隐姓埋名,避免不速之客的打扰。他向往的不再是以文济世的荣耀,而是热闹之外的孤独,一个浪漫主义人格出现了。从启蒙哲学转向浪漫主义是一个人思想风格的大变化,既是卢梭的刻意追求,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他的健康状况与经济力量使之难以在“文学共和国”里维持“公民”身份。外界不了解他的思想变化的缘由,或对之美化,或对之贬低,他的变形记开始了。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625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