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红楼梦》:许多种开头,许多道入口

作者:读书

2019-11-13·阅读时长12分钟

10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07个字,产生2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骆冬青

《红楼梦》到底是怎样开头的?

我以为,它将开端建立在一种虚幻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让我们对这个艺术建构的世界,尝试着多重不同的“进入”方式。这种结构安排,所显示的作者多种心灵隐曲,几乎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艰难、最复杂的一个特例。

我们每每感到《红楼梦》开头难读,似乎总在“外面”绕,不得其门而入。不断退回到故事之外,貌似一种“退步”,实则视角、视线改变:出乎其外,重新打量这个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表明了作者从更为深远、特别的视野审察、判断的意向。它一方面令读者难以进入,另一方面又不断铺垫新的“入口”途径,提示“里面”的幽深复杂。在我看来,《红楼梦》至少“表演”“展示”了七种不同的“开头”“启端”方式。

(一)

起头第一句话:“此开卷第一回也”,接着就是“作者自云”。

“作者自云”令此书有了一个超越常规的叙述者。一来,个人的因素,取代了以往小说中那个言说“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具有“公共说话人”性质的叙述者。二来,“作者”与《红楼梦》的叙述者之间,又出现了分离: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主要叙述者乃“石头”。那么之后很快会出现的这个“全知视角”的叙述者,与开端的“作者”之间,便具有了一种意味深长、需要读者付出更多读解技巧的关系。

先说这个“作者”。紧随“自云”之后,是“曾经历过一番梦幻”的介绍。以“梦幻”代指“作者”经历,赋予某种特别的哲学、诗学意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其实录性。所以,以此“作者自云”作为开头,应是一种思路。可是,这一思路提出后,即被搁置。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把第一开端的“作者自云”倏地悬置,将其变为一种“评论”,一种倾诉,一种言外之言。

这个被悬置的开头,在此似乎立即终止了使命。接着就是关于一块石头的神话,一下子把叙述对象拉得无限地远——拉远、后退到“天外”。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1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625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