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7.6 普罗科菲耶夫 | 彼得与狼

作者:段召旭

2019-11-29·阅读时长10分钟

4235人看过
古典音乐之旅渐至尾声,在第十七站我们来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天地。主讲人段召旭将在这一篇章中讲解普罗科菲耶夫的四首乐曲《古典交响曲Op.25》《彼得与狼》《罗密欧与朱丽叶 Op.75 No.6》《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17.6 普罗科菲耶夫 |彼得与狼

21.0MB
00:0022:59

(点击上图可收听往期精彩内容)

曲目信息

曲目

彼得与狼

 Peter och vargen (Peter and the Wolf), Op. 67

作曲家

普罗科菲耶夫

(Prokofiev Sergey)



中读《古典音乐说明书》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段召旭。

又到了我们《古典音乐说明书》有温度的古典音乐时间了,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今天要介绍的也可以说是他在古典音乐普及当中被使用最多的一个作品,也是他为儿童学习和了解古典音乐所写的一个作品,名字也非常有童心,叫做《彼得与狼》。

在这儿我们要知道,尽管在很多人心目中,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比较先锋或者另类的作曲家。但是实际上我已经多次强调,在先锋作曲家眼中他是比较古典的,在习惯了古典的人的耳朵当中,他又比较先锋。但是不管他是哪种定位,他的品位始终是很高的。他自己曾经说过,因为从小受他母亲音乐教育的影响,他母亲从小给他进行的都是非常严肃的贝多芬、巴赫、肖邦等人音乐的熏陶,所以他说自出生以来就沉浸在这样的一个氛围当中。他记得在12岁的时候,自己就开始有音乐品位上的倾向了,自觉地就看不起轻音乐,所以这是他的一个定位。 

因此,他的这种风格定位和品味也体现在这部为儿童写的作品当中,并没有因为这是给儿童写的,他的品位就降低了。而且普罗科菲耶夫一直都表达他非常讨厌媚俗。媚俗,其实在外文里就是familiar,熟悉的意思。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所谓的俗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就是俗,那么新颖就是我们不熟的东西。所以你会觉得普罗科菲耶夫怎么这么新颖,就因为他的有一些和声也好,或者说音响效果也好,我们不熟悉,所以就会觉得它新颖。因此,如果你听的遍数到了一定的程度,听过一定的遍数了,慢慢熟悉了他的音响之后,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那么另类、那么古怪了,他也就变成了一种很熟悉的东西,变成familiar了。所以这些创新永远都只针对于它以往的东西,一旦被人习惯了,它也就变成了一种熟悉。 

▲正在下国际象棋的普罗科菲耶夫

好,这首《彼得与狼》的体裁也是很独特的,它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交响乐,这个交响乐又是一个童话题材。所以说其实这应该算是普罗科菲耶夫首创的一种,叫做“交响童话”。它的创作年代,我之前介绍过普罗科菲耶夫曾经先在俄国,后来因为10月革命给他造成恐慌,然后去了美国,又去了巴黎,之后回了苏联,回来以后已经叫苏联了。《彼得与狼》创作于他回到苏联之后,那时候他投身到国家整个的文化艺术建设当中,所以写了这首为孩子欣赏古典音乐、普及古典音乐用的作品,所以这是他为当时苏联的孩子们写的。所以里面的彼得也特别有这个时代的特色,这部童话的主角之一彼得的身份是少先队员,鲜明地体现出当时苏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既然是为小朋友写的作品,我觉得普罗科菲耶夫还是有意地没有使用太过于另类和新颖的创作手法。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着他浓烈的个人特色的,初听还是会觉得味道蛮独特。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彼得是正面人物,狼是反面人物,这跟我们很多童话都是一样的,类似于小红帽和大灰狼。因为狼首先把鸭子给吃了,后来彼得跟他的爷爷还有猎人齐心合力把这狼给抓住了,但是并没有把它杀死,而是送进动物园,之后还把这狼给放回了大自然,是这么一个故事。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美国插画家大卫·德帕斯奎尔绘

说到这个结局,我倒是想先说一个事儿,我后来发现有一个流行歌手写了首叫《彼得与狼》的歌,出于对标题的好奇,我还听了这歌也了解了一下。他唱的意思是,为什么说狼杀动物不对,但是你们杀狼就对,狼不也是动物吗。而且他自己还为这首歌做过解释,说他小时候看过《彼得与狼》,看到最后狼被杀了以后发生的感慨,所以这个情节留到长大以后就写了这么一首歌。

当然首先我们就不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去杀狼,首先我觉得歌手头脑就很混乱,这是完全发生在不同情境下。如果这个狼是在动物园里,或者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作为保护动物,我们肯定无缘无故不会去杀狼,在动物园也不可能去杀,包括狮子、老虎,在动物园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这个情境就不一样,这个情境首先设定它吃了鸭子。

这些咱们都不讨论,关键是我就想知道这个歌手他小时候看的是真的《彼得与狼》吗,还是看了什么黑暗版、黑化版的。因为刚才我已经介绍了,这个故事的结尾狼并没有被杀死,没有把狼处决这一幕,而是把它送进了动物园,后来又放回了大自然。所以大家记住,这才是《彼得与狼》真正的结局。我觉得普罗科菲耶夫和当时的编剧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为小朋友们安排一个阳光的结局。所以我就想起这位流行歌手,当然还好像自己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好像特别有独到的视角,但是想起来就觉得很可笑了。

好的,《彼得与狼》它的特色,为什么说它是讲了一个故事,它怎么用音乐讲故事?从第一季开始讲古典乐说明书,我就说音乐是没有语义性的,它是不能讲故事的。那怎么讲了这么个复杂故事,而且里边还出现其他的角色,比如有鸟、有猫、还有鸭子,怎么讲的这么一个又出现了狼,又出现少先队员,最后怎么还猎人出来把狼抓住,怎么讲?

那么要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说如果音乐要想讲故事,它本身是没有语义性的,但是如果要想讲故事的话,就需要有一个提前的约定性。也就是说我跟大家说好,比方一会儿出来这个东西的时候,出了这几个音,这就代表彼得,出了这几个音,这就代表爷爷,那个就代表狼。提前说好这个事儿,然后音乐再开始,就可以讲故事了。但是这要有提前的约定性,而且这个约定性只发生在这一个作品当中,离开这个作品,这个约定性就失效了。

当然除非这个作品非常经典,比如《东方红》的主题,因为它实在太经典,代表了我们的一个伟人。那么,以后再在其它作品当中使用《东方红》,我们自觉就会联想到这位伟人。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约定性,甚至有点约定俗成的程度了。但如果没有这种提前约定,音乐是不能讲故事的。所以我们要想听懂或者聆听《彼得与狼》的话,就要提前熟悉它的约定性,所以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约定性,它都约定了哪些音乐符号来对应哪些人物。而且因为这是一个交响童话,它是交响乐,所以它除了用音符来代表这个人物之外,还有乐器上的选择,什么乐器代表谁,也是很有意思。

首先我们来介绍主人公、少先队员彼得,这是一个非常阳光的男孩,所以他的主题也很阳光,然后用弦乐来表现彼得,弦乐是一个交响乐队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主要乐器了。那么彼得的主题是什么样的,我们听一听,是这样的(弹奏),然后转个调还来这句(弹奏),这是彼得。这么听确实有一种天天向上的感觉,它是一个(弹奏)往上走的和弦的分解,但是我们在后面这个(弹奏)还是能够听出来普罗科菲耶夫在和声上的创新性还是蛮新颖的。

而且这个主题在交响童话当中会有几次不同的变奏,在后面它的变形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它可以变成这样(弹奏),这是一种变化。比如我们后面还会听到这样的变化(弹奏),实际上就是转了个调,比如再转调(弹奏)等等,它还有很多次的变化,在尾声当中也有变化,比如它还有这样的变化(弹奏)。

通过这个主题,我想我们一些朋友也知道什么叫转调了。所以你听了它都是一样的旋律,但是在不同的高度上呈现,这就是转调。就像去卡拉OK里唱歌,能够升调降调,大家一定知道唱不上去了可以移个调,现在都有这种功能了,就是一样的,很简单,大家不用困惑这些术语。当然这些彼得的主题,它也是伴随着下面伴奏型的每一次变化,比如有时候它是这样的(弹奏),这样的话它就加上伴奏,那种形象和活力就更丰富了,所以这是彼得。 

除了彼得之外,还有一个形象是小鸟,这也是出场比较早的一个形象。小鸟我们想想就应该知道,就能想到他一定是用长笛来表现小鸟,因为长笛的音色和高度都非常适合来表现小鸟。小鸟的主题在《彼得与狼》里普罗科菲耶夫是这么写的(弹奏),是不是很形象,非常十足的,一听就知道这是鸟(弹奏)。但是说实话,如果没有太多前期的古典音乐训练,再加上没有标题的话,你听到长笛吹出这么一个东西,可能也未必能够想到这是鸟叫。

当然前面那彼得就更加不可能了,如果没有约定的话,你听到这个(弹奏),怎么能想到这是少先队员彼得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彼得那形象是一定要约定的,没有约定绝对想不到这是什么,而且少先队员就是音乐表现不了的,叫彼得更表现不了。长笛表现鸟叫还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它是模仿鸟的叫声。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通过交响童话,我觉得普罗科菲耶夫还有一个很大的用意,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他并不是想用这些标题来束缚孩子们。但是比如说他在《彼得与狼》里听过长笛表现鸟声了,在其他的古典音乐作品当中,也许他听到类似的音响就会反应出来,这有可能是鸟的叫声。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在欣赏《彼得与狼》的时候,如果给你的孩子欣赏,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其实音乐不是能用文字来描述的,它也无法表达语义性的东西,所以说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个来培养你的想象力。

那之后出场的角色是鸭子,也就是在剧中牺牲的那个角色,被狼给吃了。鸭子很笨拙的样子,所以在这儿是用双簧管,双簧管的声音其实也是在尽量跟鸭子的叫声贴近,然后再加上那种笨笨的感觉,所以鸭子的主题是这样的(弹奏)。再加上下面的伴奏(弹奏),所以你听到交响乐当中出现这个主题,这就是鸭子出来了。同时我还是提醒大家,你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个标题描述,你听到这个音响会想到这鸭子吗?一定不会。但是不要困惑,因为有的人可能觉得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是鸭子,是不是我缺乏想象力,是不是真正能听古典音乐的人都是不需要加标题,就能知道这是在写什么。不是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普罗科菲耶夫不就不用去加这些标题了。

▲《彼得与狼》中的鸭子

好,接下来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形象——猫。我知道我们听众中有很多喵星控,家里养猫,那么你们也可以来看看普罗科菲耶夫描写的这个猫,是不是你们心目中那个猫。首先他选用了单簧管来写猫,表现的猫就是那种轻手轻脚的一个形象,而且有点偷偷摸摸的,猫总是给人感觉很诡异,它总有自己的一个世界。开始是一个前奏式的东西(弹奏),前面他是用了三拍子,你以为好像写一个猫的圆舞曲的感觉,结果真正猫主题进来以后,它又变成了四拍子。 

整个音乐给我的感觉就是既有点轻手轻脚,同时又有一种很高雅、优雅的感觉,它特别像猫的形象,一会儿来听一听。另外这个猫主题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教材,好像是一级就有这个猫主题,拿来当考级教材了。所以可能参加过考级的小朋友弹过这个主题,那么这个猫主题是这样的,大家听听像不像,又优雅又诡异的那种感觉(弹奏)。反正我觉得普罗科菲耶夫真的是太有想象力了,而且捕捉生活太准确了。但之后我们会听到这个主题又转调了,转到另外一个调上还是这个旋律,只是高度不一样了,但是你能听得出来这个还是猫,所以这一个主题也是写得非常棒的。

然后还有一个人类的形象,除了彼得之外,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了,所以他用低音乐器,用了什么低音乐器呢?不是大提琴,而是大管,我之前也说过普罗科菲耶夫,有人说他特别喜欢用大管,后面我们会聊他是不是真的喜欢用大管。但是确实大管在他的很多作品当中都有很出色的表现,比如这里的爷爷就是用的大管,表现爷爷是这样的(弹奏)。这感觉像是有点胖的一个老人出来了,留着大胡子,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后面的旋律还有(弹奏),就又来了,这好像走路还有点儿晃晃悠悠的一个感觉,所以大家听到这儿就知道这是爷爷。现在基本上正面人物都出场完了,当然还有一个猎人在后面,这反面一号狼一直还没出来。

▲电影《彼得与狼》中的爷爷和猫

所以说这时候我们介绍一下狼。在这里,普罗科菲耶夫用的是圆号,来表现狼的那种比较恐怖的形象。狼的主题是这样的(弹奏),是不是有点恐怖的感觉,然后接着继续(弹奏),然后还有(弹奏),所以这狼好像是出来一下又藏起来,出来又藏起来的这么一个形象,这是由圆号来主奏的狼。当然最后率领大家把狼绳之以法的就是猎人了,猎人也是用弦乐来表现的,所以我们会发现这里面比较正面的都是弦乐,彼得和猎人全都是弦乐。

猎人的主题是这样的(弹奏),这是猎人主题。说实话,我听着是有点像鬼子进村,虽然说这是普罗科菲耶夫比较诡异的音乐风格造成的印象,但是在这里它就是猎人。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题目这种约束的话,你可能想不到这是猎人,真的以为这是鬼子进村(弹奏),你说这是法西斯什么的打进来了,那也是非常贴切的,当然在这里它是猎人,我们要记住。

那之后我们会听到,最后是各种主题又会再次出现,比如彼得的这个主题又再出现(弹奏),这是一个很阳光的,而且是社会主义少先队员的一个形象,而且大家把狼给抓住了。当然最后我们听到狼主题也会再出现,但这时候就没有一开始那凶神恶煞了,它就变得比较垂头丧气了。所以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交响童话,当然我们在纯享曲当中可以完整地欣赏它,同时一定要记住带上你的想象力。

好的,今天关于《彼得与狼》,我就先介绍到这儿。当然最后补充一下,就是普罗科菲耶夫为小孩儿写的音乐,实际上不仅仅是《彼得与狼》,他真的还是挺有童心的,比如他还写过一个少先队组曲,叫《冬日的篝火》,以及他还有为儿童写的一个钢琴套曲,就叫《儿童音乐》,都是非常棒的,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童心的一面。

好的,我们下次再继续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本节所涉名词注解:

1. 转调:又称移调,是指在调性音乐中将音乐整体从原来的调移高或移低到另一个新调,该旋律所有的音程、和弦、标记等内容都保持不动。转调所变化的是整个音乐的调高。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19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756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二季)

解析20位音乐巨匠的超凡之作

9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