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60 结语 |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词在读写之间,情理之际

作者:刘少雄

2019-12-27·阅读时长9分钟

7251人看过

60 结语 |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词在读写之间,情理之际

22.8MB
00:0019:56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课程介绍

大家好,我是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刘少雄,欢迎收听《唐宋词的情感世界》。今天到了这个课程的最后一集,很高兴和你们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

由唐、五代、到两宋,经历了五百多年的词的发展时光,认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众多词人,体验到唐宋词的情感世界里有着多样性的情意内容和风貌。看见词人在出入之间,情理挣扎之际所展现的各种生命情调,欣赏到词的跌宕之姿所兴发的悲喜情绪,必然有所感动,也有所体悟。

不过说长吗?其实也没有多长。虽然说我们横跨了唐宋两个时代,读了一段长长的词史,我们只花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讲完了、听完了。词的时代已过去,但词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依然与我们亲近,因为它所叙说的都是人之常情。课程也有结束之时,但是曾经有过的感动应该不会消逝,那些感受时刻都会回荡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仍生活着,对人、事、物仍充满着感情,它便不时会被呼唤出来,激发出新的意义。

这六十集的课程,我可以说是语已多,话已经说的很多,但是情未了,纵使说了千言万语,也无法说尽人间情意。因为“身在情长在”,人际间缔结的情缘是不会容易完结的,而真情实感、个中的滋味,只有当事人能心领神会,所有的语言也难以充分表达清楚。课程结束了,词情还在,人间处处、时时都可触发相应的情绪。所谓“不思量,自难忘”,曾有的情是不会被遗忘的。大家有空之余不妨再翻看某些词篇,重新默诵某些词句,细细品位,会另有一番感受在心头,应该会有不一样的体悟与收获的。这样看来情感这门课,是一辈子的课业,时刻都要面对,又哪有结束之时?

唐 陶彩绘持腰鼓女俑 故宫博物院藏

词心萌发时,实现读写间的美好遇合

我们喜欢读词、听词,因为它的文辞声色之美,更因为它的真情意打动了我们,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开始的时候就说,词所诉说的是常人的境界,平常人生不论古今中外,都有着相类似的经历;面对各种离合聚散、成败得失、生老病死的情况及情绪反应,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因此,词中普遍书写的题材,如对爱情的憧憬、失志的悲哀、时间流逝的感伤、理想落空的无奈,这种种情怀我们都不会陌生。而人生苦短,却又充满着各种悲欢离合,词人的际遇,不也是你我常有的经验?因此,同是世间有情人,读者与词人透过作品能够交流共感,那就不难理解了。

词的世界是一个有情的世界,词的情韵是一种冉冉韶光易逝,与悠悠音韵节奏结合而成的情感韵律,低回婉转,徘徊往复,通常以好景不长、人生易逝、此情不渝为主旋律,充满着时空流转的哀感,和与之拉扯抗衡的执著之情,所以形成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情韵。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词情之所以产生,往往是从意识到时间变化,美好事物消逝而开始的。词的作者与读者,在写读之间,有着共通之处。作者有感于时空流转、物是人非,而借助词的音韵节奏而抒发,渲染愁情。相对地,读者也通常是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而引起相应的情绪的。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词?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词听词?当我们年轻,奋发向上,充满着生命的热和光,每天都专心在追求理想,挥洒着服务人世的热忱,忙的不亦乐乎,那个时候哪有时间来阅读词篇、体会词情?而当我们事事都顺心,沉浸在生活的幸福与甜美之中,更不会读那些伤感文学,徒然惹出无谓的闲愁。如果生来有慧根,生命境界已入化境,得道而忘情,那就更不会与词体词情沾上边了。

但词的世界毕竟是个真实的存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自然而然的有着喜怒哀乐之情。当我们开始意识到时间不可挽留,美好事物转眼即逝,面对成长无法适应;或是爱情失意,离别相思,理想落空,好梦难成,在惆怅仿佛之间,寻觅不知所归,这个时候徘徊不安,词情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涌现在心头。伤时感逝,终日沉溺在回忆与怅恨之中,这是我们年轻脆弱的生命里确实在所难免。

的确我们在生活中感到无着处,找不到出路,对未来畏惧,便容易焦虑不安。这个时候最好的逃避方式就是活在过去,沉湎在记忆中。词以时空对比激发愁情,今昔盛衰之感特强,回忆不仅是词的模式,也是词的重要题材。可知词情之萌发,最常是在生活停顿,不断回顾时出现的。词中充满着闲情,而所谓“闲情”就是闲愁。冯延巳不是说过,“谁道闲情抛掷久”?李清照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辛弃疾说“闲愁最苦”。可想而知,是因为闲着无聊,无所事事,才生出愁怨来的。

词中也常见“不堪回首”。可是明知回忆往事会令人难以承受那痛苦,词人却偏偏耽溺在其中作茧自缚,难怪忧愁不断,词篇总是充满哀伤的情绪了。

词人填写这样的词篇,抒发感伤之情,多少带有顾影自怜的意味。我们读词是否也如此沉醉在词的世界里,在美丽与哀愁的词情中,寻找慰藉,也有着自我哀怜或自恋的成分?所谓入乎其内,身陷情网,虽令人困苦不已,但总比无情好。“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死心了。因为心死了,就不再有悲、伤、痛、苦。人会悲伤痛苦,代表还有情感在,一旦心死就是完全丧失了感情,如果是这样,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又有何意义?因此,我们读词仍有所感,会陷入悲感之中,甚至自伤自怜,得先肯定,它是有着这一层正面的意义的。

现在心理学告诉我们,爱的缺失是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可以从他有没有爱的能力去衡量。自恋当然不是爱的表现,可是对于美的事物仍有所耽溺,对情仍有所执著,这证明心中仍然有着一种热能和动力。只要人有着一点点爱与美的心,生命就不至于枯萎,毫无生机。如果我们愿意接受它,正视它,也许可以将它转变为成长的力量。

王国维深刻地了解到,词充满着负面的情绪,他之所以提出“境界说”,主张词以境界为上,无非是想从词的悲哀,伤感的情境中,找出一种往上提升的力量,这也是自我解救的一种方式。他刚从讲究理性的哲学中转到文学来,特别选上最为抒情的词来对话,可见他想回归情感,在其中寻找精神力量的一番努力。他肯定的都是有着真感觉、真性情的词人,表现为真切、热诚、豪宕、旷逸的作品,这是前面介绍过的宋词之所以能动人,启发人心的精神特质所在。

宋人多情,而且他们愿意正视情感的问题,那是值得肯定的态度。欧阳修说“人生自是有情痴”,东坡说“多情因笑我,早生华发”。人之多情,难免为情所困,弄到进退维艰,相当烦恼。但另一方面,情也能展现生命的光彩,为人生创造更丰富的意义。词人入乎其内,虽身陷其中,纠结难解,也不失为一种认真执著的态度。如不甘受限,有所承担,意欲反扑哀愁,唤起强烈的生命意志,也自是一种令人激赏的豪情。最后如果能够做到出乎其外,在人世间寻得安顿,成就旷达的人生意境,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词人多情,发而为词,其实就是一段严峻的体验、梳理或参悟人间情爱的历程。词人用心面对生命,写一阕好词,一首有境界的好词,不但需要修辞练意的功夫,更要有真实的人生体验。而有境界的人生,又需要超乎词的界域,展现出一种能积极介入人世,又能出乎其外的真情与阔达。

作家填词主要是借着创作词篇,以梳理一己的所感所思;我们读词,面对自己的情绪,除了认同词人的体验,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以纾解心中的愁怨。而读写之间,成就的是彼此最美的心灵交流,与不忍任其荒芜的情意世界。有情天地内,能与词人交流共感是多么美妙又美好的遇合。

唐 三彩凤首壶 故宫博物院藏

唐宋词带给现代人哪些慰藉?

大家要知道阅读与聆赏是面对自我最好的方式,我们不断的读词,读尽不同作家的世界,分享他们的经验,同时也读到了自己。学会如何融入写作的情境,体会文学创作的意义。那词的创作本身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第一,词都是一些伤春悲秋,相思怨别的内容,文辞亦多愁苦语。读这些幽怨缠绵的作品,读多了不是令人更不快乐?我们要知道,现在看见的词篇、所书写的词情,已非原来的经验内容,当初的情绪,它是经过裁剪处理过的情意。我们完全在情绪之中,悲痛欲恨的时候,是无法写作的。词是一种相当严整的文体,有字数的限制,有固定的格律形式,因此要按谱填词,就需要重新调整情绪,抒发的过程中,要充分符合客观的要求。换言之,作家愿意表达这个情意,也依规矩书写下来,表示他已能稍稍从情绪当中走出来,保持一个距离,而且有着一份理性的操持,能将原始的情绪导入文情理路中来表达,不至于混乱,显见他有摆脱情绪的能力。这也许只是一个端,却也是一种希望。因为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扩而充之,付诸行动,是可以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甚至可以让自己超脱出情绪之外的。

所谓入而能出,如果不尝试走进去,不断努力的将它写出来,是不容易出乎其外,达到更高远的人生境界的。东坡词由写愁苦之情,到旷达之情,就是最佳的典范了。同样地,我们能将读过、听过的这些词,所引发的情绪加以整理,不管是说出来,或是写出来,也许不知不觉中也可以学习到一些些以理导情,化解或安顿情绪的方式。

第二,词之为体,有一种向人倾诉的话语形式,重视交际与沟通。就是说,词人写作的时候,多少会有对象的设定,如在目前向他说话。这表示作家不是完全孤独与世隔绝的人,他仍然相信语言的沟通功能。词的文辞要明白易懂、流畅自然,就是要考虑到这一点。作为读者如何能够将心比心,好好倾听作品的话语,会有如晤古人,读到心里的感觉,特别感到亲切。这也是学习聆听他人、与自我心声很好的一种方式。

第三,有意识创作的词人,不会重复相同的话语,每次创作都是与文体形式的挑战。任何一种体制,不至于僵化,就必须在破、立之间,依偎之际翻转出活力,才能显现意义。尤其是,词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仍能翻新文体,勇于突破限制,更显现出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反抗精神与力量。像东坡、稼轩,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一方面仍能保持词体的基本特性,一方面是其争于高远的意境。他们没有完全破题,反而为词带来活络的生机。

他们的表现为自由精神做了很好的诠释。所谓自由,惟有在限制中体验,才有真实的意义。我们读“苏辛”词,会读到一种勇于面对生命的态度,一种自由意志和创新精神的展现,这对我们来说是极有启发性的。

以上三点,作家相信文字的力量,也有语言沟通的意愿,更有创造的勇气,在限制中体悟自由的真谛。我们如果能够深切体会词人创作的用心,相信感情存在的正向力量,也许我们写不出像他们那样美丽的词篇,但只要还有欣赏阅读的兴致,仍然关心人间的情感课题,而且常存一份慈心、一份爱与美的心,将这些体验都能带到生活中,学会珍惜当下,安心于所爱,为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人生,不是更有意义?总的来说,我们这样的一个年代,一样爱读唐宋词,从我们的切身经验可以得知,因为它仍有着现代的意义。

即使岁月多变,人事难料,但此情不渝,宋词里所表现的那种执著的信念,呼应了宋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情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阴柔中有着韧性。这告诫,我们不要轻视情感的作用,温柔的力量。

在这个过度理性化、工具化的年代里,人与人间的互动,往往流于表面。尤其在大都市中,人人匆匆来去,彼此都很冷漠,我们更需要情感的滋润,在人情中取得温暖。如获得水分和阳光,生命的土壤因此才能绽放出生机,才有光彩美丽的色泽,生活里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安心自在,有着如果子般丰实饱满的感受。

我一直以为诗词的欣赏,不止是了解诗词的意义,更是一种感动的历程。我之所以为大家讲解这些情词,是因为男女情感最能贴近生活,最能让人产生共鸣。这个唐宋词的课程并不是纯粹的欣赏,更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如何表达情感,将这些感动真正融入生活之中,才是它的重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读了那么多的词,我们应该知道,情不是一件事物、一个东西,也无法简单定义。如同“爱”这个字,不是一个名词或形容词而已,它更是一个动词,只有专心热忱的去爱,去体会情,在行动中才能感受并体悟出它真正的意义。唐宋词人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情是什么,他们用一篇一篇的词表现出一种种执著无悔的精神,勉力追求和谐美好的人生态度。这行为动作本身就足以证实人间情爱真实又可贵的价值。

谢谢大家聆赏,共同完成了这一个充满情爱的课程。最后,我借苏东坡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你们共勉。有情天地里,只要惺惺相惜,我们就不会感到遥远了。再会。

欢迎保存本节宋词的记忆卡片

分享给你想分享的那个人

如果您听完本节内容,有自己的收获和感动

欢迎保存课程海报并分享到朋友圈

让更多人来一起感受唐宋词的情感世界

👇

文章作者

刘少雄

发表文章61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1238人

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刘少雄·唐宋词的情感世界

115阕词重回古人的词情画卷

48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