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东击西
2020-02-28·阅读时长1分钟
主持人:徐涛,“声动活泼”创始主理人
嘉宾: 张一帆,文化土豆主理人
杜晨,品玩驻硅谷记者
哪些历史因素推动了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发展?
全球化的背景下,当疫情来临为何发达国家不能独善其身?
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增加支出提高国民的健康程度?
上一期声东击西邀请张一帆与杜晨分享了《Betrayal of trust》一书中,有关公共健康卫生系统建设的历史和发展,探讨了公共健康卫生系统与医疗、政府的关系。这一期两位嘉宾将继续向大家讲述,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
观点摘录
1 公共健康卫生投入的增加与中产阶级的崛起着密切的关系。工业革命之后农民进城同时有了大量的工人,所以城市的结构不再只是极端贫困和富有的人,而是有大量工人构成的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也为城市纳税,所以他们会参与到社会运动中去抗议,呼吁增加投入重视公共卫生的建设。
当时有一位摄影师和一位作家,他们质疑肺结核在纽约的传播与平民窟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们前往纽约贫民窟的“肺炎街”,拍了大量的照片揭露那里的老人、孩子、妇女的悲惨境况,这使得整个社会都来重视这一问题,之后纽约市的公共卫生状况得以慢慢改善。
2 公共健康卫生系统的发展并没有和经济发展同步,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顾此失彼。但是二者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即使经济发展一般,依然可以通过支出去提高国民的健康程度。
比如哥斯达黎加远远不及美国的富裕程度,但它在公共卫生健康支出方面占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5%,这使得哥斯达黎加在健康方面的指标逼近美国。
编辑/丝桑 兰杰(实习生)
剪辑/张熠佩(实习生)
设计/秋雨
|声东击西|
这是一群驻外记者为你带来的播客。这里讨论城市与未来,电影与现场,也谈论技术创新与人类生活的变革。这里有一手的现场观察和体验,有趣有料的话题探讨,还有不定期出现的神秘嘉宾。
世界宽广,但人们被日常所限,那就让作为记者的他们,为你推开意想不到的窗户,看见不一样的世界,触及不一样的信息,激发不一样的思考。
本节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8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