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悦涵
2017-12-1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42个字,产生3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周一围是什么时候开始火的呢?很多人说是《绣春刀》中的丁修,也有人说是最近在某综艺节目众多导师大赞他演技的那一刻。但对于他自己来说,这些节点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在哪里都是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是生活。但关键是用什么心态在生活。佛家讲,人在什么时候心随境转或境随心转,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他出道时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海岩的《深牢大狱》。在那个时期,海岩剧是众多明星的摇篮。他之前,陆毅、佟大为这些“岩男郎”,均借剧集为跳板,迅速成为国内一线男星。但周一围有点例外,在《深牢大狱》后的星途,一直被各个媒体描述为不温不火。周一围自己和我说起过去这些,却觉得,那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演戏、塑造角色,没有考虑过什么不温不火或大红大紫。“演员不是单纯的一支画笔,或一块画布,他(她)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演员在镜头前,导演在监视器后,两人之间永远存在一个相互配合相互解决问题的关系。我们会感知镜头前具体的风的温度、天光的变幻、对手演员的情绪。我们作为镜子,去传递给监视器后的导演他在彼情彼境未能第一手感知到的东西。”周一围这么看自己的职业。
青山绿水
周一围出生于湘西吉首,在那里一直成长到10岁左右才跟随家人迁居北京。他在北京度过了大部分少年、成年时光,但从地理观念、心理意义上,他仍认知自己是个湖南人。或许是因为幼年时,家乡清秀的山、清秀的水,印象过深;抑或是那个下午父亲在碧绿山水间,穿白衬衫拉的那段巴赫,旋律回响至今。他说自己经常会在心理上“回望”湘西土地,就仿佛从未离开过。
周一围提供了一张家乡的照片。碧绿挺直的大树、古老的城楼,映衬着远处苍茫的远山。这幅画解释了他身上很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些年,他通过一个又一个角色,也借角色倾诉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某种程度上你能感觉,《绣春刀》里的丁修是他积攒了内心很多东西的成像,这和他在采访中描述的童年成长环境以及成年后的喜爱之物,又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共通。
“生长在那边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家乡的环境真是太好了。”周一围感慨地说,“我们小时候在山上玩得晚了,外公是会拎着枪上山来接我们的。”
自然风光旖旎独特,天一黑,各种动物开始在山间出没。兴起时,他也回忆童年时经常去山里挑水、抓蛇,动不动就路遇野鸡。在很多采访中,周一围都会提到湘西鸡的“雄性”。这些野鸡的天性、俯冲、凶狠、凌厉,给幼年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童年时印象最深刻的玩具,是那种长15厘米左右的大马钉。父母都在剧团工作,所以他经常有机会获得这种做舞台布景的大钉子。钉子一到手,周一围就和小伙伴去铁道旁边,将长钉横置在铁轨上,等轰隆隆一列火车经过,长钉迅速变成扁平状小刀。刀被如获至宝地用来在泥地上“划界”,并由此开始孩童想象世界的各种游戏。
“有时,”他回忆,“小伙伴们会拿大盆舀水——水都是干净的,只是小孩子们觉得好玩——泼路过的火车。清凉的水泼下,孩子们咯咯一笑,随即散开。山里孩子的恶作剧,并没有什么恶意。”
祖父是旧时大户人家的长房长孙,因闹革命被分家分了出来。在周一围小时,曾经的大家繁华已然流失,但细微的生活习惯上,仿佛还有点印迹。“我小时候喝的茶壶是那种斗彩、粉彩的。当时没意识到,长大后跟懂行的人聊,别人还说,呦!你还懂点儿啊!”
北京的风
全家搬到北京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曾经那种跳跃、野性、“有层次感”的湘西山水,突然挪到90年代初西三旗一片“广袤的华北平原”,周一围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来到了村里”。直到现在,他说,自己并不是不喜欢北京,而是“我没有亲人埋在这片土地;我没有从小吃这片土地上的某几家食品店;我没有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我高兴时、痛苦时可以存放心灵的一个地方。所以我很难对北京产生一种强烈的地理归属。当然我也会喜欢这个地方。可骨子里却没有到一种根性的程度”。
发表文章204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58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