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伊
2017-12-27·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21个字,产生85条评论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35个推荐 粉丝422人
余光中何以点燃一代华人
9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150*****095发布读感
10-13 10:19
果断转发12346689
嘿哈划线
11-15 00:12
即便是出于最良善意愿的温柔忠告,一旦主动或顺从地被权力绑架,成为权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便难免成为压迫的力量之一
11-15 00:11
而现在,依稀犹见昔日思想的余光, 带着许多模糊朦胧的记认, 还多少有一点怅然的困惑, 心里的图景回来了; 我站在这里,不仅感到 当前的愉快,而且愉快地想到 眼前这一刻包含了将来岁月的 生命和粮食。至少我敢这样希望, 虽然我无疑已经改变,早不是 我初来这山上的光景
11-15 00:10
虽然做出一种转头向后的姿态,但乡愁由始至终都是立足当下的,总是由眼前的恐惧和焦虑所激发,反映了一个人在试图扮演新角色时所体会的紧张、失望、内疚与羞愧。而当面临那些不遂人意又难以凭己力改变的生活事件时,用重构过去的方式消解痛苦、向昔日与他处寻求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即便本质上是一种徒劳和虚妄,但依然有助于达成人格和心理的自洽。从这种意义上看,乡愁便闪耀出一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明亮光芒,类似于信仰,或者是哲人的“寻找月亮”。
11-15 00:09
在实际生活中,当遭遇危机时,看上去最感性的人,往往会做出最理性也是自我牺牲的选择,而总是把理性放在嘴边、内里暗藏一个控制狂的庞大自我的人,实际上成了那个最听任自己感性而坐收渔利的人——于是构成了真正的悲剧,但却又埋在皆大欢喜的快乐表象之下。
11-15 00:06
他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或许就是——乡愁正如西西弗背上那块沉重的巨石,是负担,也是意义,但真正的救赎,只能发生在行走于苦难与阳光之间的每一步里。
这(乡愁)是人类持续的情感,什么地方都会写下乡愁”——这自是一个见过自己、天地和众生之后的写作者的中肯之言。全球化的汹涌大潮之下,每个人都被卷裹着不由自主地奔腾向前,否则就要冒着与泥沙俱沉的风险,但究竟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样一定便能带来自己期待的现世安稳——于是瞻前顾后,首鼠两端,最勇猛精进的人,也最容易被乡愁所感染。
新水灵泉划线
02-09 10:06
《丁登寺旁》
鲜衣怒马少年🐸划线
04-11 21:00
美国文化社会学家弗莱德·戴维斯(Fred Davis)在1979年出版的《渴慕昨日:乡愁的社会学》(Yearning for Yesterday:A Sociology of Nostalgia)中指出的,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种十分个体化的情绪,但乡愁本质上深深地扎根于一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自然也就有着它的阶级性。
04-11 20:56
大英雄奥德修斯的乡愁——“一心渴望哪怕能遥见从故乡升起的缥缈炊烟,只求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