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星云
2017-12-27·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429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2月3日周日,《国家宝藏》节目在央视第三套综艺频道首播当晚,央视第二套放的是一档鉴宝节目。后者以及《探索·发现》式的纪录片是人们普遍印象中有关博物馆及文物的电视节目。如今已经播出四期《国家宝藏》获得了极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它完全颠覆了往日博物馆严肃权威的形象。
这档综艺感极强的节目,以舞台剧的形式讲述包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在内9家国家级博物馆27件著名文物的“前世传奇”,每件文物由一位影视明星“代言”:李晨“化身”宋徽宗和蔡京共赏《千里江山图》;王凯饰演的乾隆皇帝梦中与王羲之、黄公望论争各种釉彩大瓶烧制,并被梦中父亲雍正吐槽“农家乐审美”;梁家辉“穿越”为司马光回忆家父司马池寻觅石鼓;段奕宏化作越王勾践剑的剑灵含泪告别越王勾践;作为北大法律系的学生,撒贝宁变身秦朝基层法官喜,为大家上演了一出秦朝版《今日说法》,用独特的方式科普了一次秦朝法律;蔡国庆则回到新石器时代,作为部落祭祀吹起贾湖骨笛以祈求上天。而在节目的后半段,则邀请了诸多文博领域的工作人员介绍文物的“今生故事”:中央美院教授冯海涛“揭秘”青绿山水杰作何以诞生;故宫志愿者集体亮相畅谈义务讲解心语;故宫南迁后人梁金生追忆先辈护宝人生;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博士则带观众了解越王勾践剑2000多年前腐蚀氧化前的模样;考古人郑振香回忆当年妇好鸮尊的发掘过程;武汉音乐学院青年编钟乐团现场演奏编钟古乐《茉莉花》。此外平时难得一见的9位博物馆长们也在节目中一同现身,品评文物价值。
这档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文博探索节目不仅在电视台播出,也上了Bilibili网站,并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B站弹幕里笑称央视演绎乾隆到处盖章题跋和雍正批评乾隆“农家乐审美”成了“官方吐槽”,而在段奕宏、雷佳音的动情表演出,弹幕无不纷纷打出“泪目”来表达观众自己因节目传递的“民族自豪感”而引起共鸣和感动。第一期《国家宝藏》在Bilibili的点击量就达到了224万,而《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ilibili上整季只有300万点击量,另外在豆瓣上,《国家宝藏》也得到了9.2的高分。
随着近两年国内博物馆的不断热潮的兴起,这档综艺节目则在电视领域将博物馆与文物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九大博物馆“文物海选”
《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原因,是节目一定程度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而长久以来博物馆甚至对媒体也刻意保持着距离。节目正式筹备初期,制片人、总导演于蕾从2016年底开始联系故宫博物院,递交申请,到2017年3月份在故宫第一次见到单霁翔院长,用了4个月时间。
可以说,这档节目赶上了好时候。实际节目早在2015年便立项,当时于蕾和执行总导演汤浩在英国参加电视节目编导培训。其间项目计划一直在改,一开始只想做一档宣扬传统文化的节目,远远没有确定现在的雏形。但之后两年,国内博物馆突然火热起来,从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引发的“故宫跑”开始,到妇好墓、海昏侯墓文物展,再到《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游人摩肩接踵、展区日日爆满,国人对博物馆展览乃至传统文化的追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总数超过4000家,仅2016年一年接待观众数量就达8.5亿人次,增长8.9%。
于蕾和汤浩也成了拥挤在博物馆人群中的一员。汤浩在故宫看展览时遇到了一位叫“杨姐”的讲解员。“我之前参观博物馆没有请过讲解员,一般都是自己去看,顶多拿个讲解器听一听。”汤浩对本刊回忆说,“杨姐”让他印象深刻,“她讲的方式特别生动,姿态特别低,不是高高在上讲博物馆怎么好,她讲的全是故事”。后来汤浩又把“杨姐”介绍给了于蕾,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用这档节目来做博物馆的“讲解器”,想让那些原本不去博物馆的观众开始对博物馆感兴趣,起名《国家宝藏》。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030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