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6 强光射穿深沉的夜幕 |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作者:孙敬凯

2020-04-26·阅读时长6分钟

19021人看过
今年(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他的九部交响曲为何被奉为“圣经”?这些交响曲创作的背后有哪些故事?我们又该如何听懂九部交响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这一次,让我们跟随天津交响乐团旅欧青年指挥家孙敬凯老师一起,走进贝多芬,走进古典“乐圣”的交响王国。

06 强光射穿深沉的夜幕 |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21.0MB
00:0022:53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孙敬凯,欢迎和我一起走进贝多芬的交响世界。这一节我们来讲一讲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命运在敲门抑或夜莺的鸣唱?

这部《C小调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1808年之间,当然也有很多学者指出,其实他的构思要早于1804年。这段时间贝多芬的耳疾逐日在加重,他深受其烦恼,同时拿破仑的军队横扫欧洲,于1805年11月占领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也就是贝多芬所生活的城市。这一切无疑对于贝多芬而言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贝多芬的创作脚步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反而在这一段时间里,贝多芬写出了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比如说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还有《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还有他唯一的一部歌剧《菲岱里奥》,也是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了第一版的创作。当然还有我们熟知的他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还有一个现在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标题——《命运》。但实际上这一副标题并不是出于贝多芬本人之手,而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生前的一位秘书辛德勒先生在撰写贝多芬的传记时提到的。辛德勒写道,贝多芬对我指着这部交响曲的开头的动机和我说,这是命运在敲门,但是这件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值得商榷。同时对这个动机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来自于贝多芬的一位学生车尔尼,他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教育家。他曾经说过,贝多芬的这个主题来自于他在维也纳郊外散步时听到的夜莺的声音。所以我们在欣赏聆听这部交响曲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自己陷入到一种和命运抗争的框架当中。

▲ 辛德勒著贝多芬传记

1840年在德国明斯特出版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于1808年在维也纳剧院首演。当时这场首演音乐会可以说是规模空前,音乐会节目的体量之大空前绝后。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同时上演的,还有一系列他刚刚创作出来的作品,比如说他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他的《C大调弥撒》当中的主要片段,同时还有他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他的《合唱幻想曲C大调》,总的演奏时长算下来差不多将近4个半小时。作为一名指挥而言,我非常想复活一下这场音乐会。贝多芬的曲目安排对我来讲也极具诱惑力,希望也有一天我可以排演这样的音乐会,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那么,除了第五交响曲开头“bang bang bang bang”,这个所谓的命运的动机之外,贝多芬在创作的调性的选择上也匠心独运。在这里我可以和大家稍作解释,比较通俗的一种解释就是,调性实际上就像画家在作画时所用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在不同调性里创作的音乐是有不同颜色的,同时也带有不同的情感。比如在c小调的调性当中,非常有利于创造出一种带有抗争精神,同时也带有一定悲剧色彩、充满英雄主义的音乐。 

贝多芬创作的《 C小调第五交响曲》,可以说为后世几乎所有的作曲家提供了一个在C小调当中创作交响曲的样板。比方安东·布鲁克纳(Anton·Bruckner,奥地利作曲家)的《第八交响曲》也是C小调,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也是C小调,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也是C小调。如果大家仔细聆听这些作品,差不多都可以找到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这部作品的影子。

▲ 安东·布鲁克纳肖像画

奥地利画家费迪南德·佩拉松纳绘于1889年

藏于维也纳博物馆

那么现在我就和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贝多芬这部《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各个乐章的音乐内容。第一乐章贝多芬延续了他《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开篇的手法,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将最重要的主题“梆梆梆梆”展现在诸位听众的耳前。同时大家可以感觉到一种在长久压迫和压抑之下,情感的愤怒的一种爆发。之后这个主题会不断重复在各个声部当中,随着音乐不断的进行,和音乐织体的丰富,这个主题再一次出现(哼唱),一个非常阳光可以说是充满希望的乐句又出现了。但是随着这个主题不断的出现和重复,将这种充满希望的感觉,又一点一点地打压掉、吞噬掉。

最后双簧管吹出了一段非常哀怨的solo和一种叹息式的音乐,将乐曲最终引向了结束,结束在一种非常悲壮的感觉当中。而且大家如果细心聆听的话,其实可以在这首交响曲的4个乐章当中,都可以听到这个动机的反复出现,将这4个看起来是独立的乐章,赋予了一个相同的精神内核。 

第二乐章是一种类似于完导式的音乐,整个乐章都充满了一种对希望、对光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个乐章具有非常庄严神圣的一面,同时也有伟大人性光辉的闪耀。音乐的主题非常动听,而且非常的虔诚(哼唱),这个主题非常的动人,而且非常的平静。在贝多芬高超作曲技法的加持下,这一条简单的旋律最后幻化成了充满希望的音乐洪流。

第三乐章非常的有趣,它开头的音乐我可以给大家唱一下(哼唱)。大家可以发现这个音乐是有一种方向感的,要冲着某一个目标去前进,但是不知道受到了某种干扰或者是压迫,它不得不停下来,又带有一分羞涩和无奈。但是之后音乐突然响起,命运的主题改头换面变成了这样(哼唱)。这个主题从第一乐章那种带有压迫感和一种愤怒、黑色色调的音乐性格当中,摇身一变,突然变成了一种带有指引性和警笛号角性的音乐性格。之后贝多芬写了一大段非常精彩的音乐,好像人们在号角的召唤下,全体都行动起来了(哼唱)

乐队当中所有的声部全部被贝多芬所带动起来,在这一个非常宏大的副调音乐当中,展开了一种类似于群舞的音乐形象,非常的精彩。但是经过几轮之后,突然又被某种力量所压制,陷入到一个非常黑暗的状态,而且之前的主题又回来了(哼唱)。而且有一种恶作剧的感觉,好像是在躲藏着什么事情,在暗中悄悄地进行。之后音乐的颜色越发黑暗,好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样,但是这个动机一直在进行。而且在你感觉到最为黑暗压抑的时候,它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终于来到了 C小调的同名大调上面,C大调,最为光辉最为灿烂的一个调性(哼唱)这个乐曲也直接就过渡到了第四乐章。乐章之间没有间隔,直接过渡的这种手法,也是这部交响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色。

那么第四乐章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颂赞胜利到来的乐章。而且贝多芬为了增加这种胜利的喜悦,还加入了在当时看来不常用的几样乐器——长号、短笛、低音巴松,最后全曲结束在一个不可抑制的、决定性的胜利篇章当中。 

精彩片段听赏

(文本为讲解内容)

那么我们现在就找一些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第一乐章的开头(音乐),全是这个动机,在不同的声部当中进行。非常甜美的旋律到来,动机“哒哒哒哒”。一种反抗的无力感,好像要冲破牢笼一样。我们来看一下,但是这个动机却引来了一段非常柔美的旋律。

好,我们现在再听一下它的结尾部分(音乐),那种颤动,最后的呼号,沉默中爆发。那么这就是贝五的第一乐章,大家还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把第一乐章整个听下来之后,会发现它没有过多太复杂的音乐材料,就是一个(哼唱),还有一个是(哼唱)。贝多芬不会用过于繁杂的,不断有新的音乐材料加入的这种方式来进行作曲,他就用非常简单的这些动机和主题,就能够编织起一张可以网罗住人心的音乐的巨网,这不得不叫人赞叹。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听一下非常有趣的第三乐章(音乐)。“da da da da”那个动机,大家可以发现头脑里始终有一种想法,但是迫于外界没有办法实现,但是一直在酝酿。第一乐章的动机,群体舞,大提琴和贝松的步伐,中提,二提,一提,管乐,中提,二提,一提。好像遇到什么困难了,又继续。

我们再听一下,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过渡的这个片段,由黎明前的黑暗通向胜利的过程(音乐)。还是第一乐章的主题,黎明前的黑暗。这个主题一直在,阳光终于来到,第四乐章已经开始了。颂赞歌(哼唱),圆号(清唱),低音还是在奏着第一乐章的动机。

我们来听一下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部分,它的结尾部分是一种什么样的盛况(音乐)。听短笛,第一乐章里的动机。那么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就在这样一种不可抑制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当中结束。而且贝多芬用他的音乐创造出这种无词的戏剧,让我们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好的,这一小节我们就先讲到这儿。本节中涉及到的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下一节我将为大家继续讲解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以上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喜欢本讲的内容,欢迎在课程的评论区与我互动。 

我是孙敬凯,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


转发下面的海报

号召更多爱乐者一起

感受贝多芬的交响魅力


文章作者

孙敬凯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22个推荐 粉丝262人

天津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贝多芬的交响王国

古典“乐圣”的九部传世巨响

10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