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领读】王耀庆带你走近陈寅恪

作者:王耀庆

2020-05-03·阅读时长2分钟

77397人看过

【领读】王耀庆带你走近陈寅恪

9.1M
00:0006:35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国群星闪耀时》,我是王耀庆,这一集我们将走近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这是傅斯年先生对陈寅恪的盛赞。陈寅恪先生学术成就涵盖极广,涉及哲学、语言、宗教、文学等诸多领域,所以他不仅仅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还是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和诗人。

你可能想不到,这位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的大学者,一生未取得一张文凭,但是学界对他无人不服。胡适先生就对他推崇备至,认为陈寅恪先生“在我这一辈人当中,是最有学问、最科学的历史学家之一。”

陈寅恪出生世家名族,受家庭维新思想的熏陶,从十二岁开始,周游各国,先后在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哈佛大学留学,16年的游学之旅,使他学贯东西,融汇古今,更令人赞叹的是,在这期间,陈寅恪先生掌握了阅读蒙古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十几种语言的能力。

留学时期与陈寅恪是密友的吴宓,始终被他的学问所折服,吴宓先生感叹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回国后,年仅35岁的陈寅恪任教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四大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授课期间,陈寅恪治学有道,被认为是“教授的教授”,季羡林先生曾如此回忆听课时的感受:“寅恪师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平顺的治学生活总是昙花一现,抗日战争爆发,陈寅恪举家逃离北平,路途中他的很多手稿、藏书都毁于战火。然而战乱的颠沛流离没有影响陈寅恪的学术创作,即使在因眼疾而几近失明的人生打击下,他仍恪守学者之本,撰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站上了中古史研究的学术巅峰。

晚年的陈寅恪留在中山大学任教和著述,他坚持不与权贵游,不言所不愿言,不见所不愿见人,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二十载。即使是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境况下,仍留下封山之作《柳如是别传》,走上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高峰。

陈寅恪先生兼具东西方的深厚学养,中国传统士人的家国情怀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也兼而有之,在他看来“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这也正是他自己处世和为学的基石。 

2019年,为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三联生活周刊》以他为封面人物,推出标题为《陈寅恪:史心与人心》的封面报道。三联记者走访了陈寅恪先生在中山大学的故居,拜访了他的学生和研究者,试图身临其境地去重现这位大学者的人生与思想。

接下来,请与我一起走近陈寅恪先生。我们一起看看,陈寅恪先生是如何度过书斋悠悠的黄金十年的?该如何理解他的史心与人心?他又是如何在动荡时代中容身的?

让我们一起从陈寅恪先生的人生轨迹中找寻答案。

转发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

分享12位文史大家的人生故事

文章作者

王耀庆

发表文章1篇 获得68个推荐 粉丝80人

演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

时代沉浮中的12种人生

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0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