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领读】耿乐带你走近齐白石

作者:耿乐

2020-05-03·阅读时长3分钟

23815人看过

【口述】耿乐带你走近齐白石

11.5MB
00:008:23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国群星闪耀时》,我是耿乐,这一集我们将走近艺术大家齐白石

如果说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代言人,那么齐白石无疑是中国艺术的代言人。有意思的是毕加索在学习中国画时,还临摹过齐白石的作品。

人们一提起齐白石先生的画,大多只会想起他笔下栩栩如生的小鱼、小虾,连齐白石先生自己都说“余年七十八矣,别人说我只会画虾,冤哉”。

实际上齐白石先生的诗、书、画、印,可谓“四绝”,他一生创作颇丰,涉猎广泛,可以说是集中国艺术之大成。作为第一位为齐白石编写年谱的人,胡适说他“很喜欢白石老人自己的文章……都是很朴素真实的传记文字,朴实的真美最有力量,最能感动人。”如果把这段描述齐白石文字特点的话改成他的绘画语言,其实也很适用。

回看齐白石先生的创作和人生,他经历了大时代,成了世人眼中的大师,但身上的天真却从不曾褪去,那是这位艺术家最珍贵的品格。

齐白石先生出生于湖南湘潭,他原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因为一直喜欢书画,27岁时,拜胡沁园为师,学习工笔画,37岁拜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期间还自学篆刻印章,这些都为他之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2年,四十岁的齐白石受到友人的邀请离开湖南,开始了人生中的首次远游,这场历时八年的游历,史称“五出五归“。途中齐白石先生历经六省,领略了真山真水,结识了诸多名家,尽观了前人书画,这使他眼界大开,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化为“胸中丘壑”,汇集在《借山图册》中,他说:“每逢见到奇妙景物,我就画上一幅。到此境界,才明白前人的画谱,造意布局和山的皴法,都不是没有根据的。”

“五出五归”后的齐白石回到家乡,本想安度晚年,然而湖南境内多年的兵匪战乱打破了他宁静的乡居生活。1919 年,已经五十七岁的齐白石决定离开湘潭动身北上,至此开启了后半生,近四十多年定居北京的客旅生涯。

最开始的两年,齐白石的绘画市场并不好。但是当时名冠京华的画家陈师曾建议他创新画法,走出自己的道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衰年变法”,他大胆变革,自创了独具个人风貌的“红花墨叶”一派,由此步入辉煌。

晚年的齐白石经历山河沦陷,然而他秉持了一个艺术家的风骨和气节,不与外界往来,潜心于艺术创作。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的声名达到顶峰,而且创造力也很旺盛,年近九旬,每天还坚持绘画。

他一生创作了至少3万件作品,对他来说,创作从来不是特殊与清高,而是谦卑与本分,是凭本事吃饭,自始至终,他依旧是那个充满艺术本真的齐白石。

受家庭艺术氛围的滋养,我从小喜欢画画,从上美院附中到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整整学习了8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句话,是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的,搞艺术创作的人,童真与纯粹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我记得齐白石先生曾画过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鸟,小鸟的背上写着“真有天然之趣”。 

我想这六个字可以代表齐白石先生一生的艺术志趣。第一个字“真”是他对艺术本质的感悟与恪守。他的画与诗从来没有任何矫揉掩饰,而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一种朴素的美;“天然”则代表齐白石先生在艺术中追求与天地自然地交融,这正是中国画、师造化天人合一的体现;“趣”意味着他的艺术作品里独特的审美格调和幽默感,是雅俗共赏的大境界。

我最喜欢画人物,我觉得演戏就是在画人像,只不过将画笔换成了自己的身体。作为演员,我希望用表演“画”出像齐白石先生那样的“真有天然之趣。”

1919年是齐白石先生的关键节点,这一年他真正开始成为“北漂”,定居北京,并决心开始“衰年变法”。一百年后的2019年,《三联生活周刊》推出标题为《齐白石:真有天然之趣》的一组封面报道,三联记者探访了齐白石在湘潭的故居,采访了他的研究者和了解他的当代艺术家,试图展现这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接下来,欢迎与我走近艺术大师齐白石。我们一起看看,一个清末的乡下人是如何成为“齐白石”的?齐白石如何通过“衰年变法”步入艺术巅峰?这位艺术巨匠有哪些令人敬畏的人生智慧?

让我们进入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人生,从中寻找答案。

转发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

分享12位文史大家的人生故事


文章作者

耿乐

发表文章1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7人

演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

时代沉浮中的12种人生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