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丹青
2020-05-03·阅读时长2分钟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本节音频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往期采访录音,著名画家陈丹青讲述了他眼中的齐白石。)
齐白石的画每看一张都使人耳目一新,我相信连他自己都很吃惊,这取决于他的天性,就是天真、细腻、敏感。他是乡下人,不仅仅为画中带进了许多陌生的素材,还带进了一种气质。
齐白石说过一句话,“我画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句话说得很好,其实在自觉问题上也是,他一直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他的画好在“之间”。这既不是他的自觉,也不是他的不自觉。自觉是指一个规矩系统和一个判断系统。因为如果他不自觉,他这口气不会画得那么长,而且功底非常好,他必须自觉。
你必须非常清楚,要做什么事情,想做成什么样子,做成之后是不是做到了,这是自觉,这是不能没有的理性的一面,齐白石足够有。而半自觉,甚至不自觉,也一辈子跟着他。
如果他只有自觉的一面,他不可能是齐白石,但如果没有半自觉,甚至不自觉的一面,他更不可能是齐白石。
所以我越来越珍视一个画家身上不自觉的部分,前提是他非常自觉,他的技术系统、判断系统是不太会错的,而且一直是健康的,一路维持生命各个阶段。在这当中齐白石总是能够游移在一个未知的状态,一个新的状态,非常了不起,很少有画家能够这样。
这里面最伟大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塞尚,一个是梵高,他们俩都有一种半自觉和不自觉,所以他们俩到晚年非常痛苦,因为他们还是不确信做得对不对,这是很高的境界。
我们通常说很高的境界,有人说指的是一个人自觉,其实不是,我觉得正好是指不自觉。他们已经走得很远了,远到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走丢了,但其实是对了,所以他们要靠后人去肯定,因为走得太远了。
实际上齐白石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但也足以让当时所有见到他的有头脑和有眼光的人都吓一跳,他们认为是真的天才来了。
齐白石头脑很清晰,另外一点是他非常本色,这都是他的优点。
第一,齐白石不贪钱。他很需要钱,日伪时期想要他画的人很多,但他宁可不画。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感动,当时人称“寿三爷”的胡沁园是第一位将齐白石推出来的人。
胡沁园去世之后,齐白石将自己早期画册中,胡沁园很欣赏的24幅画整理出来,又重新画了一遍,画好后他放在纸糊的盒子里,在胡沁园墓前全部烧掉。其实这24幅画可以再去卖钱,但齐白石亲手画完以后全部烧掉,以此敬畏他当年的恩师。
所以齐白石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守德的中国人,守德里面包括不贪财。
第二,齐白石不贪名,他每一步都出名了,但是就到卖钱为止,虚名他不要。
第三,他不走官路,从他第一次游历就有人说,樊樊山都替你题款,你跟他说一下,做一个官,但齐白石立刻谢绝。
到日伪时期、军阀时期就更清楚明了,他是一个躲是非、躲官场的人,一辈子都是这样。后来他索性在自家门上贴条子,告知大家自己停止卖画,他把路绝得很厉害。
这些都是他的本分,我们不要夸张说是民族气节或者是知识分子的良知,这些都是现代词语。他是一个很本分的乡下人,在艺术上他一辈子没有失去天真,人格上没有失去本分。
他是真正守儒道的人,儒道就是清平、勤勉、谦逊、自知,所以齐白石是品德非常好的一个人,天性非常温厚,并且足够敏锐,他一直都在添趣,他看西瓜、看桃子、看荔枝,他都很高兴,这是艺术家最珍贵的东西,水灵灵的,到老都是这样。
(陈丹青,著名艺术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转发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
分享12位文史大家的人生故事
发表文章1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30人
著名画家、艺术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