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2 开篇 | 为什么说“画者,文之极也”?

作者:余辉

2020-05-12·阅读时长4分钟

41162人看过

1.2 开篇 | 为什么说“画者,文之极也”?

10.9MB
00:0011:56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余辉,欢迎和我一起探索古画的秘密。这一节,我们来讲讲欣赏古画的作用。

问:余老师,在上一节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古画及其分类。其实我还想知道,欣赏古画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从欣赏古画中可以获知许多,概括地说,有三大作用:

第一个作用——获得教化。这个教化主要是来自以史为鉴的图画。从圣贤到平民、从皇帝到臣子都离不开通过绘画得到最形象化的教益:人的善与恶是什么样的、国家是怎么兴废的。

《孔子家语·观周》里说:孔子到明堂里,看到四面墙壁上画“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利用绘画来自我警示和教化臣民,激励社会。东汉王充的《论衡·须颂篇》说西汉宣帝的时候,画前代的有功之臣和忠勇之士,子孙们没有看到自家父祖的肖像,内心会感到羞耻。

▲ 宋

古代的大臣也常拿出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画来劝诫皇帝。如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宋璟(663-737年,唐朝名相)拿来一幅《无逸图》,在上面抄录了《尚书·无逸》篇,献给唐玄宗,警示他要勤政爱民,发奋图强。唐玄宗将《无逸图》装在殿内的屏风上,便于经常看。

《无逸图》画的是周公的一段告诫:君子在位的时候,千万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一定要知道耕种庄稼的艰难。然后处在安逸的日子时,就会知道老百姓的痛苦。有些子女,不知道父母种地的辛劳,过着安逸的生活,还要轻视他们的父母,嫌他们没有知识。唐玄宗看这幅画一直看了几十年,直到屏风破了,才换下。

这种以图画作为规劝皇室的事例,我们在后面的古画探秘中会看到不少。唐代最著名的美术史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总结了绘画的劝诫作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他特别强调了绘画的功用与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功用是一样的,这是文字记录所不能替代的。

问:从古画中,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古代社会呢?

这就是古画的第二个作用——获得知识。如果按照时间来归纳人类认知世界的话,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研究过去发生的一切,离不开历史学;研究和处理当下的现实生活,离不开当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研究将来的发展也是这样。无论是研究、认识当代,还是未来,都要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弄清楚过去的历史。

中国绘画与中国历史的长河并存,真实地记录了五千多年中国的历史形象,为处理好当下的事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和历史依据。根据古人留下来的文字、艺术品和图像、历史遗迹等,才可能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

总的来说,这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古籍,涉及到政治、伦理、哲学、经济等,还涉及到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语言文学,都是用文字记述的方式,前者对古代社会的认识是抽象的,后者则是想象中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在你脑海里形成的,看不见、摸不着。

问:我们根据什么在脑海里形成古代社会的具体形象呢?

你问得好,这就必须根据所看到的古代绘画和相关文物,才能想象出古代社会的形象。譬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属于伦理学的思想范畴,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就是说:“君王要像君王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那这个“样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如果你在古代绘画里面见过古人行礼的样子,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大臣向君王行礼的形象,拿着笏板在弯腰作揖。

▲ 明代余士、吴钺合绘《徐显卿宦迹图•皇极待班》页

在宋代,大臣是在元旦等重大节日朝觐的时候才向皇帝磕头。给你看一幅明代画家画的《徐显卿宦迹图》册(故宫博物院藏),里面就有一开是画明朝官员准备上朝的情景。

你在欣赏古代的文学作品的时候,脑海里不停的出现古代社会的各种形象,所以文学也被称作是想象艺术,想象古代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那就是古代的造型艺术——艺术品和图像,还有许多历史遗迹等。这说明,欣赏古代绘画,便于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社会抽象的思想观念和具象的行为活动。

当然,我们欣赏古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古书古籍,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扩大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面。假如你活到100岁,对古代的历史文化艺术不太了解,在认知能力上要大打折扣。如果你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其中包括绘画艺术,大大加宽了你生命的宽度,变相延长了你生命的长度。英国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就说:“读书使人明智”,要把书读好,那就不能不读画。

第三个作用——获得美感。我们喜欢把最好的人物和景物比喻为“美如画”,那是因为绘画概括集中了客观世界最美好的形象。南宋邓椿(北宋末年至南宋时期著名画论家、藏书家)在《画继》里早就说了:“画者,文之极也。”用现在的话说:绘画里面的文化含量是最高的,这就涉及到艺术美学了。

▲ 邓椿《画继》

所以,学校里开展美育教育,首先抓的就是学习和欣赏历代绘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来自于哪里呢?创造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来自于想象力。想象力又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你脑子里储存的大量的美感形象。广泛的审美活动总和了古今中外的美感形象,那古代的部分自然是来自于你平时欣赏古画所积攒下来的。

我们一说起素质,总是与提高文化知识联系起来,提得再高,也只是在量化刷新,而审美教育是在文化教育量化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高。如果你的认知和学识是在审美教育中获得的,那么你的情感、气质和修养与你的思想和学识就融合在一起了,就像氧气融合在你的血液里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你的生活就会很充实,成为精神生活的富有者,同时你的言谈举止也会充满感染力,照亮别人。

这一节我们讲了古画的三个作用,下一节我们来讲讲如何鉴赏古画。

欢迎转发海报

加入“古画探案”小分队

文章作者

余辉

发表文章62篇 获得56个推荐 粉丝986人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余辉·十大古画谜案

故宫旧藏背后的文化密码

7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0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