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少群
2020-05-17·阅读时长2分钟
《三联生活周刊》和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国群星闪耀时》,我是余少群,这一集我们将走近京剧大师梅兰芳。
提到京剧,梅兰芳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一生创造了众多经典的剧目和形象,他是大家口中的“梅郎”,倾注半生心血在舞台上,赢得了无数的掌声;他将诸多艺术创作思想,融入京剧舞台表演艺术之中,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他的一生,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于京剧表演的热爱。梅兰芳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朝同治、道光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梅兰芳出生的1894年,徽班进京已经有24个年头,当时京剧在北京戏曲行里已占稳了主位。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师学青衣,10岁便登台表演。在清末,梨园里旦行的地位远低于生行,在梅兰芳出生前的几十年,京剧一直以老生为各行当的魁首,因为当时戏园里的听众以男性为主,以苍凉刚劲为美。梅兰芳出师登台时,从清末到了民国,外面的世界已然不同。辛亥革命后的大变革,对于京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观众群体和社会审美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女性可以进剧场看戏了,观众开始偏好婉约柔媚的表演了,于是,旦行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可以说,梅兰芳遇到了他的时代,也创造了属于他的时代。在1927年观众的投票评选中,梅兰芳名列“四大名旦”之首。
我曾经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中扮演少年梅兰芳,为此我进行了专门的京剧表演学习,研究梅兰芳先生的身段、台风,一招一式,通过这次表演我也更加理解了梅兰芳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梅兰芳先生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使得人们接受了他的美。与他同时代的男旦相比,他吸取了被京派看不起的海派化妆术,用贴片修饰脸形,穿上时装的他,就是一个纤瘦的女人,再表演起来,举手投足间更是温婉柔和。对于表演,他有着一贯的执着和坚持,在表演上,他也知道如何讲究分寸,把儒家的中庸境界化入表演,深谙过犹不及的道理,一招一式都在“度”。他的心力只用在戏上,只要对戏好,谁说话他都听得进去,即便到后期名扬天下了,也还是如此。
不仅如此,梅兰芳还是一位开艺人和文人合作风气之先者。在那个年代,艺人的人格自觉也开始滋长,梅兰芳用读书人的基本修养来要求自己。1915年,刚刚唱红的他开始学画,结识了陈师曾、齐白石等绘画名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对传统戏曲在表演和内容上的改良意识也逐渐被触动,为京剧带来了革新和新的审美。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纽约时报》曾经评价他:“梅兰芳在舞台上出现3分钟,你就会承认他是你所见到的一位最杰出的演员。演员、歌唱家和舞蹈家的三位一体,你简直看不出这三种艺术相互依存到了什么界限;你看他在舞台上表演,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优美、和谐而永恒的领域里。”
1961年夏天,梅兰芳陪别人去北京阜外医院看病,没曾想,把他自己留在了阜外。作为从旧时代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艺人,梅兰芳一生盖棺定论时,哀荣备至。为了纪念他,《三联生活周刊》曾经推出了名为《梅兰芳的角色——四大名旦和盛世梨园想象》的封面专题报道,从他的人生经历、师友交往、对京剧表演的创新等不同角度,回顾了其传奇的一生。
梅兰芳与其他角儿的区别,就是他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在后期发展中,他的为人处世超越了审美,做人做事永远留着体面。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感受他的美好与大爱。
发表文章2篇 获得160个推荐 粉丝46人
演员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