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王小波和他影响的“自由一代”

附“晚生闲谈”专栏二十周年纪念辑(《有关克隆人》一文首次收录)

专栏介绍

王小波的独特性在他去世之后得到了珍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他避免与既有制度发生关系,即便他对这个世界有所妥协。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我们的社会里是稀有资源,因为我们的智力活动早被制度化了,而且“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

王小波所做的是回到常识,不要颠倒。J.B.伯里的一本老书《思想自由史》里说:“假使文化史对我们有一点教训,那么,就是这样:有一个完全可由人力获得的精神进步与道德进步的最高条件,就是思想和言论绝对自由。这种自由的建设可算是近代文化最有价值的成绩。并且要认定它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它所根据的永久功利的重要,超越常被用来妨害它的一切目前利益的计算。”

王小波致力于将一个“无趣”的世界变得“有趣”,而这浩大的工程需要更多人更丰富更自由的表达。他所喜欢的一个作家乔治·奥威尔认为写作有四个最重要的动机,一是纯粹的个人主义,二是美学热情,三是历史冲动,即渴望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四是广义的政治目的,渴望将世界向某个方向推动。从王小波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些动机的存在,他的小说富有美学热情,他的杂文随笔饱含历史冲动和政治目的,而他的个人主义则超越了对文字的操控层面。只有少部分具天分的人才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聪明的、不愿意当笨蛋的、幽默的王小波被我们议论了20年而且还得议论下去。甚至20年过去,当互联网代表的信息技术让世界正在向着王小波所致力的那个“自由”而“有趣”的世界演进时,这两个词又在被重新赋意,需要被重新解释和认知。

王小波重要的思想随笔大部分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这些随笔在1996年形成了《三联生活周刊》当时辛辣而有带有趣味的文化批评窗口,也培养了一批思想读者。前主编朱伟总结,王小波这些随笔中主要反映他的思想是:

1.对体验痛苦生活,通过意志磨练、牺牲自我达到超我、崇高的嘲讽;

2.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时代,而不理智起源于价值观与信仰欺骗;

3.知识分子可以创造精神财富,也可以不让别人创造财富,而现代知识分子最大的罪恶是建造自己的思想监狱;

4.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而我们总以正本清源的方式破坏幸福。高尚与低下的总和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去掉一部分实际也就破坏了一个真实的人;

5.东西方精神最大的区别在西方人沉迷于物欲,东方人精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乐趣就是性爱;

6.只要有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有不平等,而最伟大的文明就是虚伪。

“1995年9月,我接手编《三联生活周刊》,当时原始的想法,就想拉一些我在文学圈的朋友来支持《三联生活周刊》。余华、苏童、王小波都是我拉的对象。刚开始想的栏目叫《生活广场》,希望来做新生活观讨论,还记得余华帮我写的稿子叫《简洁而有效的金钱关系》。王小波在《三联生活周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有关媚雅》,是对人们无端崇尚高雅心态的嘲讽,其中一个恶俗的细节是一位老太太在唱高雅的巴赫合唱时把假牙飞出来,形成庄严的狂欢。这篇文章发表在1996年第2期,也就是我接手编辑《三联生活周刊》后出的第三期上。后来好像是经过一番比较,觉得在可选择作家中,王小波最适合于给《三联生活周刊》写专栏,就专门与他谈了一次。他自己确定栏目为《晚生闲谈》,在答应之前他问我:‘你怕不怕我给你惹麻烦?’

《晚生闲谈》开始于1996年3月30日出版的周刊第6期《另一种文化》,说的是暧昧的文化。刚开始放在“生活扫描”的前面,在杂志的第59页。出了两期,好像是王小波不能按时交稿,中间隔了3期,到6月15日出版的第11期,我把他的专栏改在了最后一页,形成一个很好的尾声。第11期发的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之后一直连续发表了14篇。”——朱伟


在王小波逝世二十年出版的许多文集或全集中,遗漏了他的一篇杂文,那就是王小波发表于1997年第7期《三联生活周刊》上的《有关克隆人》。这期杂志刊行的日期是1997年4月15日。杂志面世时,王小波已经去世。他的遗稿后来还陆续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文章的署名加上了黑框。在王小波逝世五周年和十周年的时候,《三联生活周刊》两度推出封面报道《王小波,和自由分子们》、《王小波的个人问题》,采访了众多文化界、思想界和王小波有交集的人士,也通过回顾王小波生命中的重要时期,去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和创作上的特立独行,理解他的精神世界。


重温这些文字,理解一个致力于将“无趣”的世界变得“有趣”的人,和他所探索的必然、质朴、真理和人性。也是遇见更好的自己。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聊聊王小波。

适宜人群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1997~2007年是作家王小波放下他喜爱的文学独自离去的20年,也是推崇他的人们对他的理念和作品一路追随的20年。这20年变化太快,快到当年“王小波门下走狗联盟”的那些年轻人如今早已成家立业;快到对自我的探求、对“有趣”和“自由”的思考,已经变成一种极为普遍性的思考;快到我们刚想清楚自己应该生活的样子,未来又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这个时候,作为王小波思想随笔源头的《三联生活周刊》汇聚这些文字,是一份独特的纪念,也是一份有意义的时代启示。

订购须知

1、本产品包含《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第15期封面故事《王小波和自由分子们》的8篇文章。

2、本产品包含《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14期封面故事《王小波的个人问题》的7篇文章。

3、 本产品包含1996年至1997年之间王小波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撰写的专栏《晚生闲谈》中的全部25篇文章外加《有关克隆人》一文 。

4、 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最新更新
  • 2017-04-09

    王小波和自由分子们:一个自由分子

    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他避免与既有制度发生关系,即便他对这个世界有所妥协。

  • 2017-04-09

    王小波的精神家园

    生活是脆弱的,其中的乐趣并不多。现在,有个人不提供这种乐趣了,他死了。

  • 2017-04-09

    捕捉爱欲的趣味

    王二们和女人们的每一次性事都写得非常快乐,几乎是单纯的快乐。

29.0元

中读送您专享读币

20元

享受课程折扣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