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4.7 麦克里兰丨为什么不要告诉孩子“你真聪明”?

作者:陈祉妍

2020-07-02·阅读时长5分钟

29144人看过
人们在追求卓越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作为动机研究的集大成者,麦克里兰用成就动机来解释这个问题,他用扎实的科学体系建立起动机研究的计分系统,让人们拥有追求卓越的可循方法,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成就动机?不同类型的动机对人类社会都有哪些影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将为我们揭开动机理论背后的奥秘。

4.7 麦克里兰丨为什么不要告诉孩子“你真聪明”?

17.3MB
00:0012:36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祉妍。这节我们来讲在麦克里兰之后成就动机领域的主要发展。

“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动机

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研究中已经对成就动机划分了类型,即“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害怕失败的动机”,前者是积极的,而后者是消极的。

这个划分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因为消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于成就领域会有一些损害。当然,害怕失败的动机并不是总在阻碍一个人在学业或事业方面努力。因为害怕失败可以导致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你什么都不做,当然不会失败,这是阻碍性的。但有时候如果你能够确保成功,永远在第一名,这个人也可以继续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自己的绝对优势,所以害怕失败并不在所有的时候都阻碍一个人的成就。

在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研究里,最开始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应该是希望成功减去害怕失败,但是后来的学者发现,这两者之间可以成为横坐标与纵坐标交织的关系,也就是说,可能会存在一个人,他的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的动机都高,双高双低或一高一低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由此可以在教育领域里分成4类学生。

▲成就动机模型

当然,最健康的是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害怕失败的动机低的学生。这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迎接挑战,面对困难能够坚持,遇到挫败也不会气馁。而最有问题的一类学生焦虑水平很高,害怕失败动机很强,在学习中间会表现出考试焦虑很强烈,任何的任务总是先担忧,会不会丢脸,显得自己很笨。可以说,这类学生的学习目的有一点偏离,因此他们就算是智力水平不错,也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还有比较罕见的双高学生,这类学生如果给它一个名称的话,叫“过度努力的学生”。因为他有两个动机都在驱动他,为了成功,他在努力,为了避免害怕,他也在努力,那么过度努力会带来什么缺点呢?那就会牺牲生活的其他领域。他可能会牺牲娱乐、人际交往,甚至牺牲睡眠和健康。而且这类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当他学习很好的时候,他在努力,但是如果他遇到重大打击,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因为重大打击之下,他感到自己无法确保成功,害怕失败的动机就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逃避来避免失败。

▲网剧《你好,旧时光》辛锐作为双高学生最后取得了保送名额

那么双低的学生是什么情况呢?那就是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两个动机都不高,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学习,他的重心不在学习领域,可能在其他的领域。

所以这种交织四象限的分类是发展,但更重要的发展来自于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Carol S.Dweck)的贡献。她认为在这两种动机背后潜藏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并且潜藏着不同的内隐智力观。

什么是内隐智力观?

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居主要的时候,他的学习目标是掌握目标,也就是说他希望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当一个人害怕失败的动机占主要的时候,他的学习目标是成绩目标,成绩目标指我希望获得好成绩,不要获得坏成绩。我们所说的是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真正本质。

在这两种目标背后潜藏着两种智力观,叫做内隐智力观,指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能力的认识。如果一个人是希望成功最主要的人,他对失败不太介意,他的内心深处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弹性和可以增长的,当遇到失败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获得更多的信息的机会,告诉我应该在哪方面更多学习,增长我的知识和技能。我越学习,越增长知识和技能,这种叫成长型的心理定势。

另一种害怕失败居主要的时候,内隐智力观指的是我认为智力是僵化的,我的能力水平已经固定在这里了,如果我成功的话证明我聪明,如果我失败的话证明我笨,所以我尽量想要避免每一个失败,因为每一个失败都在证明我很笨。这种对于能力的态度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所以又叫做固定型或者叫僵化型的心理定势。

这种心理定势的形成与我们如何对孩子说话,如何教育孩子有关联。所以这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在于不要告诉孩子你真聪明。

为什么不要告诉孩子“你真聪明”?

当我们对孩子的成功给予表扬的时候,这种表扬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在成就领域的心态。

如果孩子成功的时候,我们对他说,你做到了,你真聪明,那么孩子也会自然做出一个推论,既然成功是因为聪明,那么失败就因为不够聪明。

卡罗尔·徳韦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她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在成功之后,她说的是“你真聪明”,另外一组学生在成功之后,她说的是“你认真了,你努力了”,所以她把学生的成功引导到了不同的归因上。接下来,她又对两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的任务让这些学生自己选。如果我们直觉地不加思索地猜想,可能会认为聪明的学生当然选难一点的任务,但结果并不是这样。实验结果发现,被表扬了聪明的那组学生反而会选择平均来说更容易的任务。

▲卡罗尔·徳韦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想要避免失败,想要避免自己显得很笨,想要继续显得聪明。

如果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不断地在教育中间对学生的成功给予“你真聪明”的反馈,那就是引导学生越来越重视聪明,而不是重视学习本身,以及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本身。

卡罗尔·徳韦克的实验进行了很多轮,不仅包括任务难度的选择。当表扬学生很聪明的时候,学生在后续遇到困难时,消极情绪会更多,认为自己责任太大以及自己能力不行。也就是说,表扬学生聪明会削减他未来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所以我们出于良好的愿望,也不要再过多地强调聪明这件事情,而应该引导孩子把他的成功归因到未来可以成为经验的部分。

因为聪明这件事我们不可控,未来的经验不能够有效利用,但可以有效利用的是什么?例如,对孩子说,外面虽然有很多嘈杂的声音,但你并没有跑出去看,而在专心解决这道题目,所以你能够正确地答出中间没有出现的粗心错误,这种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保持专心是未来可以去学习的经验。

我们对于孩子所有的表扬和批评,其实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有借鉴,因此我们提供给他们未来可以有用的这部分的表扬会更好。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引导孩子的归因,让孩子不要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固定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聪明或者这样笨,那么他未来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通过恰当地表扬和其他的反馈,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成长型的内心状态,不仅仅有利于健康的成就动机,也有利于他未来长远的生活成功。

好的,这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我是陈祉妍,谢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喜欢本讲内容,也欢迎将我们的课程海报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课程走进心理学的世界,更加了解自己,找到解答自己内心困惑的答案。是要怎么办?我当成触摸屏了。

下一节,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课后书单,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希望他可以帮助大家拓展更多的心理学的知识内容。

 

转发下方海报

同11位心理学学者

开启一场心灵探索之旅


文章作者

陈祉妍

发表文章21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519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这,就是心理学

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8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