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7-27·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48个字,产生7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王炎
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最大的免费网络学术图书馆 “创世纪图书馆 ”(Library Genesis)面临关停,文章号召网友团结一致,打一场 “海盗湾 ”保卫战。LibGen关停的消息属周期性传播,这些年听过多次。恐慌之余,大家一如往常去该网下载外文图书,年复一年。若一天消息成真,还真没有替代资源,连写这篇论文也难找材料。可转念一想,大家免费下载了这么多书,作者、出版社必损失惨重。还有下载电影,不知多少电影资源网址,提供世界各国片源,线上观看或免费下载,老片上至二十世纪初的默片,新片下至一两个月内刚上映的大片。美、欧、日、俄、东西亚和拉美各国电影,无所不有。一个网站关掉,又有新的开张。最不可思议的是 “字幕组 ”,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翻译各语种电影,不图名利。非但没有收益,连真名都不敢署,怕有朝一日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追问动机,倒也简单,与大家分享喜欢的电影罢了。
一天偶入王府井,瞥见王府井外文书店富丽堂皇。回想八十年代初,这爿小店还很寒酸,门口外墙的红砖阶梯通向二层平台,上面堆叠各种外文原版书的复印本,像烟熏火燎过,黑白模糊,看出店员复印的匆忙。记得多为英语教材和英文小说,却率先让普通读者领略未经编删的国外出版物。改革开放之初,盗版除印刷品,还有港台歌曲录音带,后是电影录像带,接着有 VCD、 DVD,直至蓝光高清之类,蔚为大观。盗版重塑了几代国人的文化趣味,据说第六代电影之后,国际获奖的独立导演,多不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而到影碟市场上的野路子 “大学 ”。
一
这里有一个纠结:是该共享还是保护知识产权?好莱坞 “追杀 ”盗版和字幕组多年,国外出版界对图文版权也越来越较真。知识产权是今天最棘手、敏感、复杂,也最难处理的国际问题,涉及法律、政治、外交诸多方面。本文做不了这个题目,只因偶读一篇小文章 “The Common in Communism”(《共产主义的共同点》),作者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对知识产权的反思,有“头脑风暴 ”的意味。他不去涉及版权纠纷或法学论辩,仅关注哲学问题:数字知识时代,公与私的观念是否一成不变?天经地义的产权观不正被技术革命颠覆着吗?
哈特讨论的路径很古老:姓资还是姓社。这一世纪之争,因循老思路再争上几个世纪,也未必得出是公是私的结论。不如反思社、资概念的历史语境 —今天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与马克思时代的不同。私有财产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而劳动分工、场所、组织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关系、资本构成,甚至本地与全球化、性别与种族等诸方面,均已发生结构性裂变,所以今天的政治经济学必须更新(Michael Hardt,“The Common in Communism”, in Rethinking Marxism Vol 22, No.3. pp. 346-356)。
如果称这个时代为 “知识 e经济 ”时代,那么上一个时代的公、私概念,是否可以更新为 “资源共享 ”(commons)与知识专利呢?似乎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有偷换概念之嫌?哈特的思路是这样,先把产权观放回其发生的历史语境,然后根据现实基础的变化,推演新的二元关系。他重读《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批判的焦点集中在财产上,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经历了大工业生产,居于统治地位的财产形式,从不动资产转向流动资本。封建主鼓吹土地不动产具有神圣性,资产阶级则嘲笑地主的狭隘与封闭,鼓吹自由贸易促进博爱、人道与进步。马克思批判封建与资产阶级两种意识形态,共同本质都是剥削。但他坦承,流动资本一定战胜不动地产,无孔不入的货币必然战胜一切其他形式的私人财产,流动资本揭示了劳动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马克思身处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大工业只占英国总经济的一小部分,其论断并非量化意义上的,而是宣布工业从根本上取代了农业,上升为主导的经济形式。标志不仅在大工厂的车间之内,也体现在农田、矿山、交通等一切领域。转型的核心乃机械大生产的分工、协调与控制,即“大工业时间模式 ”统摄了社会(Ibid.)。历史唯物主义依托于经济基础与社会现实,随现实基础演进,哲学不断更新。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20755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