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8-01-24·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304个字,产生144条评论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2883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士人 士风 士气
1876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李旭明划线
08-07 19:06
国家面临危亡,为了巩固统治的根基,南宋比任何时刻都要强调,无论野蛮人做得如何像模像样,始终是山寨的,儒学的正宗在南宋。这个背景下,儒学中强调衣钵传承的道学学派被历史选中。它一直以来讲的故事都是,儒学通过程颢、程颐的学生杨时传到了南方,又传给了道学学派。儒学的正统不在北方,而是与南宋朝廷在一起。
安静划线
11-14 00:27
朱熹最后成为道学核心,从学术上讲,是因为他的理论在道学内部最有系统性、最全面,特别是在哲学思辨层次上超越其他同道。他在编纂经典注释和指导阅读经典时注意思想源流,界定了道学的组成范围。
11-14 00:26
朱熹还重建了白鹿洞书院,这是道学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鹿洞书院在10、11世纪盛极一时,但后来因为北宋政府将注意力转向官学,导致私学没落。到了1179年,朱熹甚至要依靠樵夫带路,才找到旧址。他上书朝廷请求资助重建这座书院,因为它象征儒家教育与文化价值。白鹿洞书院于是获得朝廷、地方政府和私人的资助,开放讲学。心学学派的陆九渊也在1187年兴建象山精舍,他在这里完成了心学体系,并指导门徒研修,每当讲课时,“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
1170年,朱熹母亲去世,他也在母亲墓地附近创办了寒泉精舍,守孝治学。在这之后,他又陆续创办了云谷晦庵草堂、武夷精舍、沧州精舍等。
11-14 00:24
朱熹博学精神的思想体系是通过为经典著作做注解、跟其他学者辩论、编选诠释各家学说完成的。
11-14 00:21
程颢开创的学派由陆九渊继续,王守仁完成,称为“陆王学派”或者“心学”
冯友兰总结,程颐开创的学派由朱熹完成,成为“程朱学派”或者“理学”
11-14 00:20
到了南宋,儒学里的旁支“道学”发展起来。这个学派的学者们对经典著作进行重新思考,挖掘出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这与人们从前对儒家教义的理解不同。后代史学家认为,从这个意义上,道学代表了儒学的复兴和再生。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里分析,道学主要来源于三条线:一是儒家;一是佛家,特别是禅宗;一是道教。这三条异质的,甚至很多方面互相矛盾的思想统一成一个系统,需要时间和若干学者的努力。
11-14 00:19
北宋儒学的主流其实是王安石代表的新经学和司马光代表的新史学,这也是熙宁、元祐党争的学术核心所在。
11-14 00:18
宋徽宗则是道家哲学最热心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他对道教的推崇程度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儒学奋起在危亡时刻,靖康之变对文明又优雅的北宋来讲犹如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