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感周刊 | 无论何时,都可以具备自处与处理关系的能力

作者:中读推荐

2020-08-18·阅读时长7分钟

1941人看过

这次心理学课程上线日期正值六月初,又是一年毕业季。很多主讲人除了日常的教学和答辩工作,还正在参与各种心理咨询和康复项目。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主讲人非常不容易,只有挤出吃饭的半小时时间,或者在晚上10点结束咨询之后,才有时间跟我们讨论课程内容大纲。

有几位主讲人对我说,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工作格外繁忙。

包括我身边的朋友和自己,都在这次疫情的生活里失去了某种秩序,很多矛盾爆发出来:怎么与家人相处,疫情下选择职业考量发生变动,感情的种种压力,怎么调整低沉的心情……抱着自我疗愈和为身边的人疗愈的想法,我进入到了《这,就是心理学》精品课的制作中。

每个人一生都可能面临着这些问题:“成长”、“自尊”、“个人价值”、“家庭”、“爱”、“成就”、“价值”……每位听众都从课程中收获许多经验或者看待事物的视角。中读君也将课程中的一些有感触、有意思的读感收集起来,集合成这期读者周刊。

(以下是中读君在中读精品课“这就是心理学”读感区搜集到的一些读感。)

在疫情席卷全球七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历了停摆又重新启动的过程,消化负面情绪,开始反思自我,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觉“丧”就是患了抑郁症吗?

@风之绰:抑郁情绪,若是排解不出去,时间长,也就成抑郁症。在前段时间差点走进去,还好,朋友看到我发的圈,时不时拉我出去洗头,跳舞,吃饭,聊天,尽可能地让我走出去,从不问任何事,只是分享着她的开心与快乐,不开心与不快乐,让我的情绪得到缓解或者让我自己在其中释然。每个人都是孤岛,只是看看要不要借助工具或者接纳外力来帮助,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个研究抑郁症的人

@粮店掌柜:Cbt提供了一种视角,这种视角通过调整人们的认知来调节情绪。其实世界是多元的,本来就会有很多的看待和理解的方式,多一种视角也是给自己拓宽些心理空间吧,所谓执者失之,不执一念,即可静心。

#动机研究的集大成者:

@尾号为386的读者:之前学心理学课程时,师姐说过,学习心理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更充分地了解自己、调整自己。

@陈小豆:看到麦克里兰将概念用科学方法研究检验,并且还数据化,越发对这一课以及这位心理学家感兴趣了。可能跟我自己学数学有关系。而认知动机也恰好是我最近几年的困惑点。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性格?

@chuchu:人格的定义,深层涵义与形成机制。我始终怀疑这个玄妙的心理学研究利用这种经验式观察法得出结论的可信度。有些例子也是现阶段的我所不解的,因为童年被领养所以追求完美,这个联系似乎过于微妙,当然这中间肯定还有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分析总之这句话我相信:一个人早期生活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这个人的将来。有点类似于蝴蝶效应,最开始的一小步决定了将来的一大步。

@辰溪染:非常感谢这堂课,让我对自己的成长过程的认识清晰了许多。原来人的成长,每个阶段的安排,都是不一样的。而性格的形成,则在小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自恋是人的本性吗?

@鲍园园:而立之年的我仍然是一个自体不够成熟的人,别人对我的评价仍然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我的自体。如果找不到,那么就去到更大的价值体系中去寻找吧。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在意义系统中去消解渺小的自我吧。

#如何获得自我实现后的高峰体验?

@忽然而已:自我探索是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生命的幅度取决于你对自己有多少的觉醒。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本人直到现在有时也不愿承认自己的现实自我,经常幻想着活在理想自我中。但现实是,你没有活出你想要的状态,究其原因,还是自我探索的不够深入。艰苦努力很容易实现,但真正找准自己,实在太难。

 #为什么我们要寻找价值来生活?

@小布:听了2遍,还打算再听第三遍。听上去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之前却并没有仔细想过,甚至充满困扰。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直在寻找,一直没有答案。听到这节忽然感悟,人生的意义就是找到自己重要的价值,并践行价之

以前理解自己的价值,都是自己可以贡献什么,可以为别人做什么,才体现有价值,因此,也特别在乎别人的认可,如果别人不认可,就说明自己对别人没有价值,也就是自己没有价值。

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比如你珍视的价值是勤奋和努力,因此你就会在工作中丶在与人相处中体现出勤奋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是在践行你的价值、实现的价值,至于别人认不认可,那与你的价值无关,因此依然是过得有意义的生活。当然,如果你的价值就是要获得别人的认可,那就另当别论。

 与家人、爱人长时间相处时暴露出来的矛盾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亲密关系。

#爱是无条件的吗?

@正在输入aaa:人在外部价值条件作用下,逐渐被迫成为外部条件需要我们成为的样子,成就了现实的自我,那自我也许好,也许不好,但很大程度上不能带给你幸福感。

幸福感由你的内部评价机制决定,指你本心上想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如果没有活成那个样子,你一定会知道不对。

内部评价机制的坚持,需要无条件的爱来支撑,当你真诚且平等的给予你的爱,你爱的人会拥有底气,自我,全世界。

爱他,而不是教他,对他才是最大的保护。父母和孩子间,夫妻间,能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几人。一个人需要让度一些自我,比如抛下自己的行事准则,才能给予无条件的爱。

#如何实现人格自我成长?

@秀秀张: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所以在婚恋这件事情上,我比同龄人更加有耐心。也更加客观冷静的看待婚姻这件事情,更加积极的去学习,最开始接触心理学,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关系里更理性。

人格的自我成长,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待问题时的积极向上和乐观沉着,无论任何问题。相信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会越来越好,当然也要接受有可能越来越坏。当然,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需要一生的时间来行走。而我的路,还很长。这一点我是心里有数的。

@晴朗鹿鹿~~:父母所处的时代和对艰辛生活回忆,对我来说已经很遥远了。现在的后浪很多更是在蜜罐里被宠大的。怎么才能在适度的挫折中,发展出成熟的自恋?我也不知道,太极端的打击,不是一般人能扛得过的,如果可以选,我也希望能被好好保护着长大,被给予充分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成为自信的人。

“能够提供镜映理想化或者孪生移情需求的关系能够给人的发展提供滋养。不要苛求完美的关系。

要求子孝,先父慈。父母需要尊重和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才能得到子女的回应和认同。

另外,那些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一切都与往常秩序不同的孩子,这也是家长反思教育问题的契机。

#成就动机如何训练?

@fisherer:我仿佛从本节看到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的联系,其实研究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对教育方式的不断反思。 

#总是满足孩子需求,会让他们变得自大吗?

@秀秀张:幸亏在做母亲前学到这节课,因为我真心想过有孩子后按时间表喂奶,从婴儿时期就锻炼他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让他有求必应。听完这节课,又仔细地思考一下,婴儿来到这个世上,他所认识的只有母亲,甚至父亲都是后来认识。假如母亲不能满足他最初的基本需求,那他又该如何相信这个世界并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所谓自恋,无非就是对自己的欣赏,这一点很重要,而成熟的自恋,应该是对自己理性的欣赏,知道自己并非无所不能,也没有那么重要。这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星风夏: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思考的东西真的很多。不能将不符合孩子的能力的要求强加于人,帮助孩子成长,也要让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避免造成双方的敌意,让小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真切的爱。

@尾号为670的读者:上一代父母大多还没有脱离家长式作风的教育方式,所以当代年轻人许多都有被控室某部分人生的经历,这就是不要没关系,关键在于你遇到困难后是否有自我成长,自己如果可以接受部分不完美,通过沟通过后可以淡化这种控制欲对于双方都是一件好事,是成长,如果你没有办法化解,就要适当的脱离这种不完美关系,避免对自己更大的伤害。

#父母的“基本罪恶”是什么?

@杜文曲:父母的“爱或者“不爱”是孩子焦虑的起源,会引起孩子的亲近、对抗或者回避,进而影响孩子对待周围人或物的态度,产生神经症人格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用简单的“为你好解释。孩子需要什么?父母的方式是否是他能够接受的?父母的要求是否可行?需要不断反思。

作为社会动物,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文化所塑造的。

#社会文化如何决定我们的人格?

@星风夏:社会文化会决定人追求什么,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追求某种成功,这不是偶然,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所以霍尼认为人都在追求一种当今社会文化下的安全感,以至于不焦虑。这让我对于奋斗与焦虑的理解有了以往不同的视角。

@Fiona:霍尼强调:文化中的困境应该为我们所具有的心理冲突所负责。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现代文化是建立在个人竞争原则的基础之上,竞争存在于职场、学校,甚至家庭之中。这种人与人之间潜在的敌意张力,会导致人产生恐惧感,不安全感。在这种社会文化中,人格会出现几种特征:安全感的追求、社会焦虑以及内心冲突。霍尼在80多年前的这些论述,在今天的社会里依然适用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在读起来也不感到过时。

#如何过上理想人生?

@Mercedes:很感谢李明老师,对我非常有启发。人生中经常会感到无意义,没有动力,尽管了解了许多心理学理论,也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无法解决我对于人生不满的恒久问题。

但现在至少我知道人生是一个动词,知道我必须也只有我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得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加油。

在中读 App 的读感区,华丽精美的文字不是必须,波澜壮阔的经历不是必须,只要你真情流露,坦诚倾诉,无论多么朴实无华,都将是一期一会的【读感周刊】的不二选择。

文章作者

中读推荐

发表文章932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4180人

精选内容推荐,分享最新的热门好知识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这,就是心理学

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