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2丨为什么说吟诵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作者:叶嘉莹

2020-09-17·阅读时长5分钟

69234人看过
古体诗不分平仄,南北朝有了平仄之分后才出现近体诗,所以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古体诗有古体诗吟诵的调子,近体诗有近体诗吟诵的调子。

02丨为什么说吟诵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24.5MB
00:0017:52

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课。

为什么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语文都没有吟诵,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吟诵?外国有朗诵,但没有吟诵。

世界几大古文明中,其他古文明都灭绝了,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易经》《诗经》,我们现在依然可以读诵和吟唱几千年前的文章,还可以写出来像“关关雎鸠”这样的句子。

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的文明能够绵延不绝,没有像其他的古文明灭绝?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常常是拼音的语言。当时代、地点变化,语音一改变,那些旧的东西就丢掉了。

虽然南方、北方,古代、今朝的声音都不同,但是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我们有《六书》。每一个文字的组成都结合了我们中国的深厚文化。那些课件给小孩子介绍什么是诗:画一个“口”、画一个“舌头”,这就是“言”字;这边写3个“x”,这就是志,这表示心要走路,“在心为志”,把你在心里走的路用语言说出来,“发言为诗”。

《六书》

这一个字里包含了很多故事,是文化结合的总体,所以我们中国一定不要把它改成拼音文字,这是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古文化能够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虽然我们南方、北方,广东、山东的声音不同,但是文字都是一样的,这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

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组成中国文字的每个形体都是一个音节,所谓单音独体。单音独体不像那些拼音文字,比如我们说“花”,读音单调,读完就没有了,而flowers就有一个音节的节奏。

在我们单音独体的语言之中,要想使它有节奏,就要通过诗来实现。中国诗歌非常注意节奏,我们这种单音独体的语言,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如桌子、椅子、扇子。为什么都加个子呢?一个“扇”字太过突然和单调。我们中国独体单音两个字是一个音节,所以中国的吟诵也是两个字一个音节。

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是如果总是两个字,那又太单调了,所以我们从两个字的四言诗发展成为五言诗,五言诗的停顿就有两种可能:可以是“二三”的停顿,也可以是“二二一”的停顿。

它变成了一个比较有变化的节奏。五言后来发展成七言,七言变成了“二二三”的节奏。本来节奏如此,可是自从南北朝佛经传入中国之后,就出现了新的变化。佛经本来是梵文,要翻译成中文,比如“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可以用汉文或中文翻译。可是佛经里边有菩提等很多声音的念诵,这些就不用翻译,而是标注声音。

怎样学会佛经的念诵?翻译到中国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一个拼音的办法,比如说东是“德宏切”,切就是反切,即拼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d”,取第二个字的韵母“ong”。

我从前在一个美国佛教大学讲陶渊明的诗。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天还没亮的时候,他们就在大殿里就一边开始敲着木鱼和磬开始唱诵了。我很好奇,也三四点钟起来,跟他们一起到大殿里念诵。

他们当时念的是《华严经》。这是佛经里最大的部头,包含有几十本经书。我找到他们的第一本《华严经》来看,发现在正式的经文没有出现以前,前面很多页都是反切,教给你拼音。佛经中有些梵文是念诵的,不能翻译,只有拼音。

《华严经》

学了拼音以后,我们中国就开始反省,发现在做事的时候,如果都是同一个声母的字,或者是同一个韵母的字,念起来就会不好听。他们举例,比如“后牖有朽柳”(后面的窗户外有一棵枯朽的柳树)、“溪西鸡齐啼”,读起来都不好听。所以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等人研究,我们作诗要避免这种作诗的“八病”(作诗时力求不犯的八种病犯。"四声八病"是沈约声律理论的核心,也是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声律论)。他们反省以后,中国才有近体诗的出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南北朝佛教传进反切之前,我们的古诗只分节奏,没有平仄。

沈约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五个字都是二声,古诗不分平仄,只有节奏。所以律诗是因为南北朝以后,沈约等文学家觉得同声的字太多不好听,才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后才有近体诗。

古体诗

古诗有古诗的吟诵调子,近体诗有近体诗的吟诵调子,这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化的特色之一,别的国家的语言跟我们的不同,所以根本没有吟诵之说。

《诗经》为四言,然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本来不分平仄,文人经过反省之后开始分平仄,所以我们就有了五言律诗和绝句。绝句更短,五言为一句、四句为一首五绝诗,分为三种不同的绝句:

一是律体的绝句,它有四句,每句五个字,有平仄之分,合乎平仄的律体;二是古体诗,不分平仄;三是乐府体,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由平仄格律的五言绝句。

律体绝句中,诗歌平仄、格律都是相配合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中平仄是对的,也有律诗的对偶。古体绝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压入声韵,不是近体诗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乐府的绝句跟古体、近体诗也有分别?李白有一首乐府诗《玉阶怨》,《玉阶怨》就是乐府诗体的一个题目,这首诗是写闺中的思妇。那乐府体的绝句跟律体古体有什么不同呢? 

“玉阶生白露”的“露”是去声,“夜久侵罗袜”的“袜”是入声,“露”跟“袜”都是不押韵的。“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中,“月”跟“袜”是押韵的,所以它很特别。

它不像古体,“千山鸟飞绝”是押韵的,“万径人踪灭”是押韵的,“孤舟蓑笠翁”是不押韵的,“独钓寒江雪”压的是入声,古体,合乎押韵的规矩。

可是乐府体不然,乐府体第一句跟后边的第二句、第四句都是仄声,可是它不押韵,所以这是乐府体的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乐府

所以律体的绝句吟起来更好听,那古体的绝句就不能这样唱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就是古体的绝句了。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也可以按照古体的声调来读诵,但是它不是古体的诗,它是乐府的绝句,所以我们一定要分别它的不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我们刚才吟的诗里边很多都是七言的绝句,我就不用再吟了。

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里。涉及到的图片和内容,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同叶先生一起

吟诵、品读、研习传统诗歌

感受声韵之美

文章作者

叶嘉莹

发表文章59篇 获得101个推荐 粉丝2400人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叶嘉莹·给国人的诗词课

诗词大家带你感受声韵之美

260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6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