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20-09-2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6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李鸿章赴日与伊藤博文谈判图(FOTOE供图)
回望中日甲午之役,应能见出有三条战线——陆战、海战和外交战,既互相交缠,又各分场域。牵涉进外交战中的有英、美、德、俄等国,真可说各怀鬼胎,而沙俄因与中日朝皆为近邻,利益攸关,表现得更为活跃。
甲午之战的起因在于朝鲜之乱,清朝以宗主国的名义派兵平叛,日本则打着保护朝鲜独立的旗号强行介入,沙俄虽没有出兵,可同样关注着朝鲜政局。而差不多10年前,俄国外交部就觉察到日本的侵朝意向,命驻华使节拉德仁与清廷签订一份“共保朝鲜”的密约,表示俄国以后永远不取朝鲜土地,但中国也不得取其地。李鸿章认为俄使很真诚,呈请与俄国互换照会。醇亲王等提出措辞不当,俄使不同意修改,订约之事即搁置,仅由李鸿章与之达成一个口头协议。1894年6月,俄国公使喀西尼回国休假前至天津向李鸿章辞行,议及时局,李鸿章重提两国共保朝鲜的约定,指出日本的野心,嘱他报请俄外交部向日方施压,表示清军可与日军同时撤离。喀西尼深以为然,申明俄国与朝鲜为近邻,也断断不容日本妄行干预。此后,驻日俄使希德罗渥奉命约见日本外相,劝其撤兵,并声明如果不撤应为后果负责。日本内阁非常紧张,回复中声称绝无侵朝之意,并找出一大堆理由,委婉表示不能撤军。喀西尼再次电请俄廷施压,却接到外交大臣吉尔斯的回电,告知目前俄国不宜卷入朝鲜纠纷。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300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