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20-09-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4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16年9月13日,参加“和平使命-2016”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地面参演部队抵达演习地域 (新华社供图)
9月18日,我分别接受了福建和上海两家电视台的直播采访。在采访中,我对中国东部战区在台湾海峡“组织海空兵力进行战备警巡和海空联合演练”的相关微博内容进行了解读。事后有看到采访的朋友问我为什么在谈话中反复提到中国“军改”,我说,东部战区发言人、空军大校张春晖在微博中提到的三个“关键词”,算是对5年前美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伍诺思(Joel Wuthnow)一篇文章的回应吧。
先说东部战区发言人张春晖在微博中提到的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张大校说的“检验多兵种联合一体化作战水平”中的“检验”;第二个是“有关行动是应对当前台海局势的必要举措”中的“必要举措”;第三个是“有利于提高战区部队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安全的能力”中的“能力”。如果了解5年来解放军通过“军改”所取得的两项相互配套的成果——“建立健全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及“优化了(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成立战区)”,就可以发现这三个“关键词”诠释了东部战区此次演练的背景和目的。简单说就是,在“当前台海局势”这个背景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一是要达到检验“军改”成果的目的,二是要达到巩固“军改”成果的目的。
接着再说伍诺思在2016年美《联合部队》季刊第四期上发的《中国军事改革对台湾意味着什么》的观点。伍诺思在文中认可,若中国军队“军改”按计划完成,联合作战能力将会大幅提升,“台北将会面对一个不仅组织、训练、装备更加完善,且更有信心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对手”。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中国“军改”所面临的三个障碍:“大陆军主义”、在国防预算上的军种之争和缺乏实战经验。最后他指出:正如美国军方在国会通过“戈德华特-尼克尔斯”国防改革法案之后30年里发现的那样,发展一支有能力的联合部队需要多年的反复磨合。解放军能否以及如何成功地克服自身的障碍,仍有待观察。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