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三星堆是一个复合的文化:从古城址谈起

作者:薛芃

2020-09-24·阅读时长16分钟

1212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342个字,产生19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孙华(黄宇 摄)


对三星堆古城址,目前有哪些基本共识?

三联生活周刊:从1986年三星堆1、2号器物坑的发现至今,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一直在进行。除对出土器物的研究之外,现在的重心更偏向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请你先介绍一下三星堆古城的城址是如何发现的,现在我们对古城的认知有哪些基本共识?

孙华:三星堆古城的城墙一直在地表,只是早期人们没有意识到它是城墙而已。由于有一条马牧河从三星堆遗址中间横穿而过,所以考古学家曾经一度误认为是两个遗址。

河北面的遗址区被称作月亮湾遗址,所谓月亮湾是因为该区域的那道耸立在地表的城墙拐了个弯,好似月亮,古代广汉有个景观叫“三星伴月”,“三星”就是河南面遗址区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伴月”之月也就是月亮湾。这些人们可以在遗址中观察到的耸立在地表的景观,之前没有把它们跟城墙联系到一起。上世纪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的葛维汉在遗址的发掘地点就在月亮湾,属于古城的北部。

河南面的遗址区过去叫横梁子遗址,横梁子是指三星堆古城南边那道外城墙。在马牧河南遗址区与河北遗址区的关联性没有被认识到,尤其是三星堆遗址周边耸立的宽大土埂的性质还没有被认识到的时候,这里被当作了一个独立的遗址。1980年后,在三星堆地点一系列考古发掘以后,四川的考古学家开始在马牧河南北展开调查,在相继确认了东、西两道城墙后,进一步确认所谓“横梁子”也是一道城墙。曾经认为的两个遗址——月亮湾和横梁子,从此被城墙围合成为一个遗址,故后来将马牧河南北两个遗址区统称之为三星堆遗址。

现在我们知道,三星堆遗址是一个拥有高大城墙的城市,不是一个普通聚落,很可能是一个古代国家的都城。三星堆遗址经历了三个时期、三个文化,从史前新石器时代末期一直到商代晚期,经历了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史前时期宝墩文化的三星堆聚落尽管规模很大,但可能还没有城墙,城墙是在三星堆文化兴起的过程中陆续修筑的。到了三星堆文化没落之后,随着十二桥文化中心遗址金沙的兴起,三星堆城里住的人逐渐减少,这个城市就基本被放弃了。

本世纪的前十年,在三星堆城西北部的青关山地点,四川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型的建筑基址,该区域的遗存现象与城西南部的“祭祀坑”区域相比,在功能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考古学家主要致力于三星堆城内的勘探和发掘工作,随着城内几道城墙的发现和确认,就提出了三星堆城除了有北城和南城的区分外,在北城和南城内是否还有东、西小城的分划等问题。我们现在知道三星堆有比较复杂的城市结构,而且它的形成是一个陆续发展的过程,不断地在复杂化。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9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三星堆

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1964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