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葛维汉是谁?

作者:张星云

2020-09-24·阅读时长17分钟

533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825个字,产生6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34年葛维汉(左四)与考古队在燕家院子发掘现场(四川大学博物馆供图)


燕家院子

当车驶过三星堆一、二号器物坑遗址,拐进旁边一条小道后,1986年那次发掘的领队、三星堆考古工作站前站长陈德安开始变得兴奋起来。与三星堆博物馆周边全是农家乐的热闹的主路不同,这里是一幅平静的村庄景象,大片的稻田,正赶上收割的时节,光着膀子的农民把稻谷撒到水泥路面上晾晒。

车继续向前行驶,陈德安指着路边一处与周围别无二致的杂草堆说,我们从这里先经过古壕沟,然后是古城墙,就进入当时的宫城了。在1986年发掘之后的30年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三星堆遗址周边的土梁埂又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古城墙的位置,也确定了以古代宫殿区为核心的遗址区域。

不过在将近一百年前,当地人并不知道这些小土坡便是古老的三星堆城墙,尤其是那一道斜在古城中心位置的月亮湾城墙,从外表看只是个半圆形的弯曲土坡,好似一轮明月,所以在一百年前被当地人称作“月亮湾”。而月亮湾南面不远处有座小山,有三个小圆山丘,当地人则把它们视为星座,称这些土墩为“三星堆”。1934年,三星堆遗址最初的发掘者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来到这里后,也没有看出这些土堆底下会埋藏着巨量的古蜀文明遗存,不过他发现了一些端倪,他的日记里说,他在看到月亮湾和三星堆后感受到了一种神秘力量——风水。“附近这块土地是显著而强烈的风水之地,并且是广汉的风水中心。若能观察到它的正确方位,我们认为该地的风水是极强烈和非常有益的。反之,做了错事,风水就要伤害人。”

车沿着小路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片宅院,燕开建的家紧挨着小路和灌溉稻田的水渠。这里被叫作燕家院子,因为燕家一百多年来一直住在这里,如今燕开建和他的五兄弟七姊妹是左邻右舍,已经有了重孙子。燕开建几乎褪去了农民的影子,他腰板挺直,叼着烟嘴,被无数媒体采访过的他聊到三星堆时侃侃而谈,随口就说出“新石器时代”这样的词。在问起最初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地点时,他熟练地带着我走到自家墙根,一跃蹦到了草丛里,“就是这里”。


燕开建站在曾祖父1929年首次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地方(蔡小川 摄)


1929年春,他的曾祖父燕道诚和祖父燕青保正是在这里为自家水渠挖蓄水塘时,偶然从沟底挖出了一块玉器。燕道诚并非普通农民,秀才出身的他一眼就认定这是好东西,于是默默将土填回去,待到夜深人静后,再回来将它挖出。圭、璋、琮、璧,燕家父子陆续挖出来400多件玉石器。孰料自打宝物进门后家中连遭厄运,父子相继染病,一年后,燕家决定破财消灾,遂将部分宝物或送人、或出售,一时间“广汉燕家有宝玉”的消息盛传坊间。

消息传到了在广汉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宜笃(Archdeacon Donnithorne)耳朵里,董宜笃是剑桥大学的博士,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从燕家要走了五件玉石器,存放于当时成都教会学校——华西协合大学(简称华西大学,后文全部用其简称)的博物馆内。三年后,刚刚出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考古学专家、美籍教授葛维汉在整理博物馆馆藏时看到了这些玉石器,他立刻意识到这些东西很古老,具有考古学价值,于是联系董宜笃,带着考古队去了广汉。


直到1986年,三星堆遗址首次发掘52年后,三星堆文化才被世人熟知(敖天照 摄)


葛维汉外国人的身份太敏感了,不过广汉县县长罗雨苍是个开明之人,为他申请到了挖掘许可,并派了80名士兵保护他们。他们在燕家院子期间,附近村庄发生过好几次绑架富人索要赎金的事件,于是他们白天发掘,晚上更换不同的留宿地点躲避土匪。

十天的发掘工作,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葛维汉据此写下《汉州(广汉)发掘简报》,成为历史上第一份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葛维汉将出土陶器、玉石器与安阳殷墟、渑池仰韶村、奉天沙锅屯出土器物的器形、纹饰进行了比较,认为存在着一个与中原保持联系的当地文化,推测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末至周初,约为公元前1100年,并因此提出了“广汉文化”的概念。在发掘过程中,葛维汉就发现,他们挖的每处探坑,离地表很浅的地方都发现有文化堆积层,如果继续发掘,还会有大量陶片、玉石器等器物出土,但“这些只有待未来的考古学家们去清理发掘”,葛维汉在考古简报里这样写道。

实际确实像葛维汉预言的那样。燕开建告诉我,他小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年代时,还能在附近的田间沟渠里捡到破损的玉石器。家里堂屋中间的祭台上摆着爷爷捡来的玉琮,巨大的石璧被放在米仓地上当作谷物的防潮垫。5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爷爷把家里剩下的玉石器全部上交国家,和大哥一起将大石璧绑在鸡公车(手推车)上推到广汉市。而三星堆则在经历了1956年的地下文物普查、1963年冯汉骥发掘之后,终于在1980年迎来了全面发掘,1986年发现“祭祀坑”,2012年发现“宫殿坑”,由此出土大批青铜器、玉石器,成为人尽皆知的三星堆。

如今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展厅中,第一部分展品依然会是燕家院子出土的玉石器,位置排在那些著名的青铜器之前,大石璧上刻着燕家人的名字,证明着这段历史。每次讲解员说到整个三星堆的发掘史,都会从葛维汉开始讲起。那葛维汉到底是谁?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03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三星堆

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1964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