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0-1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9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令人为难的筹款帖
一位毕业多年、从未跟我联系过的学生突然建了一个QQ群,把跟她打过交道的老师们都拉进来,接着就拜托大家转发筹款链接,原来是她的侄儿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需一笔医疗费。
我始终有点犹豫。转吧,我跟当事人素未谋面,为什么要透支自己的朋友圈来做这个人情呢?不转吧,良心上又过不去,毕竟当事人很可怜。似乎有个隐形人在监督我,不转发就显得我缺乏跟病患及其家属共情的能力。
高校圈子人多力量大,人群构成单纯,相对来说筹款比较容易,于是总有人一对一地让我帮忙转发链接。譬如一名学生的父亲心血管破裂、一位高中同学患了肝癌、表姐的小爹得了严重的肺病、我经常光顾的某服装店店员的哥哥脑血管破裂、某个刚毕业的学生晨练时从五楼坠落重伤住院??每一件都是十万火急、人命关天的事,我自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捐款,但是要求我转发到朋友圈,就很为难。这可能会给我的朋友们带来困扰,如果他们捐款了,是因为有我的信用和人情在背书。
早几年在高校的各种群里转发筹款链接,裂变效果非常明显。譬如我一个既美貌又有才华的学姐,全靠个人奋斗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没想到丈夫不幸罹患肝癌,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和房贷压力,她只好放下自尊求助筹款平台,不到三天时间就靠校友的力量筹到了60万元。
但是现在却不那么奏效了。为了那个晨练时从五楼不幸跌落的毕业生,我的同事们尽全力给他筹款,但最终也只筹到了14万多一点,离40万元的预期目标还很远。
据知情人士透露,很多筹款平台的工作人员每天蹲守在大医院,同时在网上搜集病例,一旦发现就主动提供筹款服务,在筹款结束后会抽取一部分报酬。筹款平台很笃定的是,自然会有善良的人为此买单。
网络筹款平台的商业模式抓住了中国人的软肋。大多数人平时缺乏保险意识,在大病大灾面前没有招架之力,最容易求助的就是筹款平台。很多人在他人遭难时会有恻隐之心,筹款平台挖掘了中国人朋友圈隐秘的潜能,但也近似于一种隐形的道德绑架。
也许是大家对层出不穷的筹款已经缺乏耐心了,也有可能是现在人们都不富裕,当微信朋友圈变成筹款平台的工具,变成各种微商争抢注意力的场域,它也有被耗尽的那一天。(读者 雪国)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