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10-28·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2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环球音乐供图,摄影师 Neil Muir
文/寇燚
2020年8月,世界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发行了她的第11张个人专辑《中国素描》。专辑原计划2月底面世,但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和全球大流行使之不得不推迟。随着疫情的变化,收录了跨越千年的中国作品的《中国素描》在此时显得格外深情和受人瞩目。这一年也是她离开故乡20周年,她将这张专辑首次题献给了父母。
20多年前,杨雪霏在一个相对艰苦的环境下选择了父母都反对的古典吉他专业。依靠天赋与勤奋,她于2000年6月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学士学位的吉他本科毕业生,同年9月,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全球第一个吉他学生,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赴英留学。
由此,杨雪霏对20年发生的变化很是感慨。“我2000年出国,今年正好20年。刚出国的时候,外国人对中国的关注不是特别多,包括旅游。我记得当时英国的一些景点有日语说明,没有或者很少有中文。最近这几年有的景点没有日语了,反而有中文。很大一部分来中国的人是经商,但在文艺方面也确实对中国特别有兴趣,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中国演出。他们有时候也会对中国音乐感兴趣,尽管主要是为了配合本地观众。所以这20年的变化非常巨大。”
一个华人在西方世界最具标志性的古典音乐市场打拼,困难可想而知,但雪霏对于文化背景却始终有一种执念。“文化背景,我觉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因为我去过很多国家。中国人在国内,这种感觉不是很强烈,但在国外,我从哪儿来,就会感觉很明显。像法国、俄国、德国,古典音乐历史都很悠久,这些国家的演奏家演奏时会充满某种骄傲,令人羡慕,所以我也特别希望能够在我的乐器上演奏我自己文化背景的音乐,这是我的一个ID。另外,演奏自己国家的音乐,就跟吃自家饭、说自家话一样,很舒服的。中国音乐在国外非主流,有点像是world music(世界音乐)吧。虽然在欧美大城市,观众眼界比较宽,比较注意一些所谓的世界音乐,但推广起来其实很困难,肯定跟中国人听中国音乐不一样,比如说《梁祝》,不管谁上去拉,一拉底下就鼓掌,还有听着热泪盈眶的,在国外顶多觉得新鲜而已。话说回来,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应该要推广中国音乐。我们这么深刻久远的文化,音乐当然是其中的一方面,所以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启发国外观众真心爱上它。我以前发行过一张专辑《多彩巴西》,我对巴西其他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仅去过一次,当地演出市场没有中国好,但是我真心喜欢他们的音乐,所以我特别希望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有这种单纯的喜欢。”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4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